虞和平:研究郑观应可着力于独特性、时代性、本土性和他土性

2022-07-25

多年来,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中山、澳门的学术界在郑观应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导虞和平看来,这次中山市举办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尤其是《郑观应研究口述史》的完成和发行,意味着郑观应研究的继往开来,既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评价,又可对今后研究谋划布局。


▲学术研讨会上,虞和平进行发言。

虞和平认为,对郑观应研究的继续深入发展,可以在独特性、时代性、本土性和他土性等方面多用点力。

所谓独特性,就是郑观应所独有的思想和行为,如郑观应人生的多面性及其彼此关系。郑观应一生经历了买办、企业家、改良思想家、官吏等多个社会角色,这种多元角色也使他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那么,郑观应为何会经历多个社会角色、角色之间有何关联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另外,他所经历的每一种角色也都有独特之处,如他以买办出身,但又是近代第一个明确提出商战论而反对外国侵略的人。

所谓时代性,就是要重视挖掘郑观应的思想和活动中的两个时代价值,一是即时价值,二是现代价值。如他所提出的商战论、改革论等,影响给予整个近代中国,并在经济上延伸出“实业救国、提倡国货”等思想和运动,在近代中国反对外国经济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本土性和他土性,就是要研究郑观应的思想本土和非本土的根源和影响及其关系。郑观应既是中国人,更是香山人和三乡人,他思想来源是具有凝聚力的,包含他土和本土多个来源。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尤其需要加强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一般来说,本土是其思想产生根源所在,如地理环境、知识来源、受教育途径、家族影响等,他土是其思想的升华缘由所在,如实际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自我修养中的所见所悟等。当然,本土写研究对于郑观应故乡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项很值得做的事情,从地方乡贤文化、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郑观应可以说是近代香山地区两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另一个是后来的孙中山。“这是值得郑观应故乡的人们珍视和自豪的。”虞和平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 记者 谭桂华
◆图: 记者 余兆宇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