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深调研(2)南区沙涌村:盘活侨乡资源,扮靓“面子”充实“里子”
发布时间:2022-10-01 来源:中山+

进入秋天之后,空气中的燥热逐渐褪去。9月27日午后,走进南区街道沙涌村村口,威严大气的“宋帝遗迹”和“侍郎故里”牌坊屹立于此,沉淀着该村900多年的历史。牌坊旁新颖的文旅众创空间,与周边古老的侨房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眼前一亮;改造完成的沙涌学校,正等待着“香山书房”项目进驻;与学校紧挨着的会堂,正如火如荼开展着建设。

乡村振兴带来的利好,让这座古村重新焕发生机。今年,沙涌村被列为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由市长直接挂点,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发力,挖掘该村发展亮点。沙涌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马杰良介绍,沙涌除了塑形扮靓古村“面子”之外,更重要的是深挖名人文化资源充实古村“里子”,实现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南区街道沙涌村村口屹立着“侍郎故里”牌坊。记者 冯明旻

活化侨房资源,扮靓古村“面子”

当“文旅众创”几个字出现在沙涌这个900年的古村时,古村的沉寂一下子被打破了,为其增添了青春与活力。这个由侨房改造的众创空间,成为青年创新创业搭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整个沙涌村引进几十家文创类企业进驻,成为村里探索文旅之路的典型样板。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侨房的同时,消除这些历史侨房的安全隐患,为村子增添活力。”马杰良说,今年沙涌村被列为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在活化侨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个特色精品示范村重点围绕侨房做文章。他表示,只有活化、利用好侨房资源,打造干净整洁的特色精品村,才能为沙涌引入新鲜血液。

据悉,沙涌村现存侨房93座,已有11座侨房被活化利用,改造成私房菜馆、茶庄等,来往的游客唤醒了这个沉寂的古村。在村中巷子兜兜转转,来到了沙涌学校,修缮完毕学校让人耳目一新,不久之后“香山书房”项目将在此进驻。紧挨沙涌学校的公社礼堂,工人正忙碌着进行修缮、加固,后续如何盘活利用起来,沙涌村相关负责人也将其提上日程。


沙涌学校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粉刷柱子。 记者 冯明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从今年2月开始,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建筑学院教授、高级规划师等频繁来村中调研,为沙涌村打造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做出可行性指导,以及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

作为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沙涌学校、公社片区是今年打造的重点。拿着《沙涌经联社特色精品示范村》方案,沙涌村未来的发展蓝图已经在马杰良心中绘好。2022年,改造完成公社片区;2023年,改造完成沙涌文创公园。马杰良说,相信不久的将来,活化后的侨房不再只是一栋建筑,而是将被赋予更多新内涵。

深挖名人文化,充实古村“里子”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兴城”战略,谋划打造岐江河“百里芳华”和红色中山、侨乡中山、创意中山、味道中山等特色文旅路线,创建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沙涌村这个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充实美丽乡村里子,就是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振兴来反哺乡村振兴,是“文化兴城”的精髓之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在沙涌村,提到马应彪这个名字,无论是谁都能说出一堆故事,中国第一家现代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创始人马应彪,谱写了中国商业传奇的故事,为家乡公益事业作贡献。

在马杰良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南宝大街来到马应彪纪念公园,看见周边不少村民在此带孩子游玩。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620平方米,包括仿罗马穹顶式的两层建筑“一元堂”,仿英钟楼式的三层建筑 “南源堂”和仿西班牙式的三层建筑“妇幼院”,以及中式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在明亭”。


马公纪念堂在明亭内,几位村民在歇息。记者 冯明旻

“马应彪先生一生倡导振兴国货,并且热心公益、尊师重教。”马杰良说,为了将这名人文化发扬好继承好,现在,之前的“妇幼院”仍在履行着最初的教育职能,演变成了沙涌幼儿园,站在“在明亭”前,就能听到孩童们的欢声笑语。担任沙涌村老人协会负责人的刘开枝介绍,村民的孩子可以优先入读沙涌幼儿园,他的孙子和曾孙都在这里上过学。

马应彪纪念公园前是一片低效工业厂房,不久之后这里也将被重新升级改造成商业综合体,届时这里不仅将规划更多停车位,还将引入文化创意类产业,打造4A级百货文化主题景区。马杰良介绍,在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上,村里将撬动更多资源,做强后续乡村运营工作,争取把沙涌村的文旅品牌、商业模式、业态孵化、形象打造等都做出爆点。

专家点评

探索出“侨乡”活化乡村振兴新模式

南区街道沙涌村作为市级特色精品示范村,由市长直接挂点,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支持下,深挖名人文化资源,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特色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罗燕飞指出,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每一条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推动乡村建设时,不仅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还要使其定位发展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地延续乡村文化血脉,为乡村发展提供动能。

如何把握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度,让古建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新生命?罗燕飞表示,乡村建设时,通过优化文化空间等措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留住美丽乡愁。沙涌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一村一策”,做好顶层谋划、精细设计。有了一盘棋的建设计划,该村在实际操作中,从本土资源特色着手,修缮活化侨房旧居,推动文化特色精品村建设,从而让乡村“活起来”“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罗燕飞认为,沙涌村将名人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联动府相关部门、国企、村集体、社会资本等多方发力,探索出了“侨乡”活化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值得中山广大乡村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学习参考。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