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圾”行事!在中山,“分”出文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3-05-28 来源:中山+

5月28日,市城管和执法局在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举行“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普法基层阵地”揭牌仪式。据悉,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紫马岭公园南门广场、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共5个场所被授予荣誉称号。自中山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城管和执法局不断丰富、拓宽普法宣传渠道,依托各种普法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揭牌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突破传统普法宣传
打造体验式科普馆

“先将回收后的纸张放入榨汁机打碎,摇晃滤框,使纸絮均匀分布,再把纸絮太阳下晒干,水分蒸发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再生环保纸啦!”当日,多个亲子家庭来到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通过参观学习、参与实践项目和趣味游戏“玩转”垃圾分类,学习体会绿色环保理念。

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受访者供图

“垃圾分类要推得动、推得好,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市城管和执法局信访宣传科二级主任科员冯燕敏说,垃圾时尚馆其实并不是中山第一个普法宣传阵地。起初,市城管和执法局采用传统的普法宣传方式,在紫马岭公园南门广场法治长廊的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内容,让市民在逛公园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但传统的普法宣传吸引力度始终有限。在前期推进准备工作时,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同期筹备了一个全新展馆。”

2021年7月,占地约600平方米,集科普宣传、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该展馆分为室内展示区和室外体验区。室内设四分类立体多功能宣传墙、VR互动体验游戏、可回收物再生产品展览等设施,集科普宣传、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室外设有“投投是道”垃圾分类科普游乐滑梯、厨余垃圾堆肥种植体验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分类教研集装箱等,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的垃圾分类学习实践体验。

“身临其境”看垃圾处理

中山市垃圾分类时尚馆开馆后,迎来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只看前端分类是不够的,希望市民可以了解末端工作,进一步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借助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融入科普教育并对外开放参观。”冯燕敏以北部基地为例介绍,该基地的焚烧发电厂三期内,有占地约124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宣传公园和约500平方米的环保教育基地,形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循环布展区域,市民可以真实看到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等场景。

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受访者供图

有了此前的经验,位于神湾镇外沙村、占地约1264亩的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在前期便把科普教育纳入建设范围。2022年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入库名单中,位于该基地内的中山粤丰环保科普研学基地榜上有名,并成为中山首个环保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基地内设有AR互动大沙盘、绿色环保骑行、垃圾分解物理互动装置等科普展示项目,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感和互动性,让群众零距离接触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宣传环保科普、法律知识。

基层普法宣传阵地多点开花

走进东凤镇穗成村综合文化中心,一楼被改造成垃圾分类生活馆。馆内设置科普宣传大厅、VR互动体验区,村民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垃圾分类积分换取生活用品。继续往里走,打开一楼后门来到穗成农业科普园,这里是新徽学校的劳动基地。菜地旁放置了一个半米高、约两米长的大木箱,上方标识着“堆陈出新”。“馆内有三台小型厨余垃圾分解智能机器,菜地里用的都是厨余垃圾分解后的有机肥。”穗成村工作人员说,通过农业科普园与垃圾分类生活馆的结合,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像穗成村这样的垃圾分类基层普法宣传阵地,中山各镇街还有不少。“垃圾分类的普法宣传主要还是在基层。镇级、村级阵地的多点开花能有效将垃圾分类理念送到群众身边。”冯燕敏表示,为让垃圾分类法规更贴近群众日常,市城管和执法局还在城区多条人行隧道打造了垃圾分类主题长廊,以连环漫画的形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与相关政策法规。“我们会继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丰富现有普法内容,完善普法设施。力求形成一批、再打造一批。”


编辑 汪佳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