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中山公开选聘廉洁征兵监督员
· 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为南粤英烈献花!
· 倡导足不出户缅怀英烈祭扫风尚!欢迎您登录广东英烈网祭英烈
· 关于疫情期间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园注意事项的通告
 
· 激励引导退役军人积…
· 中山民兵、退役军人…
· 中山基层武装部掀起…
· 2025年应征报名…
· 中山退役军人梁培枝…
 
 
 
  现在位置: 专栏首页 >> 国防教育 >> 正文


一份永远铭刻在中山人民心中的记忆


来源于:中山日报
在日本侵华期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简称“珠纵一支队”)及其前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艰苦奋战,打击敌伪,收复失地,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珠江地区敌后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军,在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一、创建抗日武装[/B] 抗战初期,中共中山县委遵照中央和省委关于要“在广州及其他被占区附近进行游击战争”的指示,把发动与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游击战争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不少爱国人士,并利用统战关系,建立民众自卫武装,使中山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训练、培养游击战争骨干。 1938年11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不战而逃。11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下旬,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沦陷。至1940年3月,中山也沦入敌手。领导中山人民抗战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共产党人肩上。同年11月,中共东南特别委员会(简称“东南特委”)委员兼中山县委书记孙康到香港参加东南特委会议,听取了廖承志传达毛泽东关于武装斗争的指示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广东的指示。会后,县委和各区委分别举办了多期党员训练班、游击干部训练班、抗日救护训练班等,培训游击战争骨干。这批游击骨干成为日后珠江三角洲敌后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2、组建抗日队伍。1938年底,九区区委按县委确定的方针,向九区国民党地方团队领取了一个黄礼大队属下的“别动小队”的番号。该小队建立后,在九区区委的直接领导下,队伍发展很快,至翌年春,已扩充成为“挺三”第一支队第三大队。4月,县委又在江尾头村召开了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和省委对广东抗战的部署,制定了在中山建立有党领导的武装计划。

[align=center]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领导 左起:政治处主任杨子江、政治委员梁奇达、支队长欧初、副支队长罗章有[/align] 3、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党部科1938年11月1日发出的《对广东工作的意见》,中山县委积极推动与国民党团结合作,致力联络社会各界开明人士,共同为救国保乡出力,争取了国民党中山县县长张惠长的支持,以合法组织的名义,成立了“抗先”、“妇协”、“别动队”等抗日群众组织,组成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东南特委安排打入第一游击区(中山县)司令部政训室所属政治工作队的党员在鼓动国民党中山守备队将士奋勇参战杀敌和配合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中山县委正确执行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帮助友军进行游击战争(在游击战术及政治工作上帮助他们)”,1939年夏、秋间,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和全县军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下,击退了日军的两次进犯中山横门,取得胜利。 [B]二、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B] 抗战期间,中共中山组织在十分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中山的抗日武装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建立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 中山沦陷后,日军在中山县境内部署了大量的兵力,最多时达2万人,约1个师团;伪军兵力5个团6000人。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山县委在中区特委的领导下,加强对武装的领导,于1940年5月,从一、四、五、六区抽调13人到九区大南沙,成立了由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小队。是年夏,崖口、长洲乡警队也奉命转移到九区牛角沙,与主力小队合并,扩充为中队。由于党领导下的主力武装不断发展壮大,站稳了脚跟,形成了武装部队的雏形。 从1940年6月起,中山抗日主力武装及各区的游击小队先后袭击了雍陌、长洲、崖口、唐家等地的日伪据点和伪政权,为建立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41年秋,中心县委决定着手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9月,调广游二支队第一中队加强中山的抗日力量。翌年1-3月,先遣队、第一、第二主力中队先后进驻五桂山区。5月初,成立中山抗日游击大队,辖3个中队,120余人。中山的抗日武装斗争随之进入大发展时期。 事实证明,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不仅使中山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到迅速发展,而且为以五桂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B]三、巩固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B] 中山人民抗日武装虽然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但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打击顽固势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的抗战事业不断发展,人民武装不断壮大。 一是游击战争以五桂山为依托,向平原地区和海湾扩展。根据地的建立和部队的扩展,使中山抗日力量大大增强。义勇大队成立前后,中山人民抗日武装在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简称“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出击了安定、崖口、唐家、翠微、横门、张溪等伪据点;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十路、四路围攻;在崖口、乌头山等地伏击日伪军。海上游击队在珠江口横门至磨刀门一带水域活动,多次出击日伪军、海盗和缉获走私船只等,保护了渔民的生产,打通了与广东军政委员会、东江纵队的联系。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孙中山先生姐姐孙妙茜及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工作,争取她们对五桂山游击队的支持。还开展了对中立地区澳门的统战工作,与澳葡当局达成建立一定合作关系的协议,争取到澳葡当局为配合抗日部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可以说,对澳葡统战工作的成功,是指挥部和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体现,对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的抗战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是人民武装的迅速发展壮大。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巩固,促进了中山及珠江三角洲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向全面、深入发展,珠江三角洲人民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华南敌后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1944年1月1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五桂山崧埔村成立,广东省临委和广东军政委员会于同年11月11日作出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珠江地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于1945年1月15日成立),下辖2个支队、1个独立大队。在中山的部队为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部主任杨子江,所辖10个中队、两个大队和政治部、后勤等单位。 珠纵一支队及其前身在7年敌后抗战中发展壮大,从初创建时的十几人发展到1000多人;经历了大小战斗140多次,创造了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牺牲了340多名干部、战士。这支队伍艰苦卓绝、英勇顽强地为了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将永远铭记于中山人民的心中。

[align=center]设在五桂山山区槟榔山村的南番中顺指挥部、珠江纵队司令部(后)旧址。[/align] 链接 [center][B]抗击日军的主要战斗[/B][/center] [U]两次横门保卫战[/U] 1939年7月24日,日军出动铁拖、汽艇,复以飞机、大炮掩护,侵犯横门沿岸。保卫横门,才能保住石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县军民合力抗击进犯横门的日军。战斗一开始,驻横门前线之中山守备总队第三大队所属七、八、九中队布防横门一带,奋力抗击日军。在中共中山县委的领导下,“抗先”队员、“战时妇协”会员和集结队、乡警队、更夫队等1000多人,奔赴前线与守军并肩作战。抗日军民与日军战斗七昼夜,收复了七坎、马鞍山、矮山及横门部分地域,将日军阻于第一道防线的横门口沿岸,直至30日16时,在日机的掩护下其步兵登陆艇始撤退。是战,日军伤亡近百人,一只运输艇撤退时触雷沉没。中山县军民取得了第一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9月7日至20日,日军出动1500多人,飞机10架,再犯横门。中共中山县委动员抗日群众配合守军,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再度受挫后撤退。 [U]粉碎日伪十路围攻[/U] 1944年1月31日,日、伪军步兵9000多人,骑兵100多人,分十路围攻五桂山区。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早已获得情报,制订了“全面牵制,击敌要害,攻其一路,动摇敌阵”的作战方针。部署逸仙队,义勇大队共600多人,民兵100多人投入战前准备,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并于30日晚派出主力队布防于石莹桥山岭,扼守敌军必经之路的大帽山制高点。31日清晨,日、伪军一路约千余人(其中100多骑兵)经牛爬石进入石莹桥时,遭到游击队和民兵伏击。敌多次进攻均被击退,遂于下午撤走。其余九路敌军被游击小分队用“麻雀战术”牵制着,无法前进和互相策应。指挥部把握战机,于2月3、4两日,派出义勇大队主力插进平原地区,在一、二区部队和六区民兵的配合下,乘虚袭击驻石岐、唐家之日、伪军大本营。各游击小分队同时四出袭扰日、伪军,并破坏公路桥梁和通讯设施。日、伪军在后防空虚,四处挨打,行动困难的情况下,于4日晚全部撤离五桂山区。此战共毙伤日、伪军120多人,缴获步枪18支,烧毁敌兵营一座,并截回物资一批。日伪军原计划一个月的“十路围攻”,仅5天就被中山抗日军民所粉碎。 [U]粉碎日军“四路围攻”[/U] 1944年7月4日,日军从各地调集1000多人及100多骑兵,分四路向五桂山区进攻。7月3日晚,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派义勇大队的仲恺队、黄蜂队及指挥部军干队等抢占日军必经之路张蟛蜞村背后山制高点。游击队接连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掩护指挥部和地方党政机关等安全转移。下午,日军增援,继续野蛮组织第七次强攻。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幸指挥部直属的雄狮队及时赶到,从两侧夹击日军。战至黄昏时,日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被迫撤退。向旗岭、大寮、槟榔山进犯之三路日军,均被指挥部派出的游击小组利用地雷战、麻雀战所阻击。日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扼守在桥梁要道、占据高地的游击队袭击,寸步难行,便连夜撤出五桂山区。此战共歼日军近100人。击毙军官1名,缴获武器一批。 [U]“五·九”反扫荡[/U] 1945年5月9日,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经过秘密协商后,纠合4000余人,分兵6路对五桂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及附近平原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拟避敌锋芒,隐蔽主力,以伏击战痛击敌进犯之一路,辅以麻雀战袭扰其余各路敌人应对。于是,派猛虎队和民权队在灯笼坑之三山虎山迎击来犯之一路日伪军;派武装小分队伏击和骚扰其余各路入侵者。凌晨4时,进入灯笼坑三山虎一路的日伪军遭到珠纵一支队猛虎中队的伏击,便疯狂反扑。猛虎队与其交战达2小时,击退日、伪军两次强攻。10时许,日、伪军再发动强攻。猛虎队处境危急,民权队在另一处完成牵制敌人任务后及时赶来增援。受到两面夹攻的日、伪军伤亡甚多,遂败退灯笼坑。是日上午,其余各路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军肖天祥、梁雄、钟汉明部等分别在榄边、崖口、翠亨、石鼓挞及槟榔山、白石、三乡等地“扫荡”,均被第一支队的各个小分队击退。此战共毙伤敌9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和顽军联合“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发布日期:2005年01月05日郭昉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本 专 页 由 中 山 网 开 发 制 作 及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本网页版权归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