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日韶(1917.2—1942.5),英勇抗战的革命烈士,中山翠亨村的革命母亲杨伯母(谭杏)的二儿子,他与弟弟杨日璋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被人们称为中山的杨家将。
杨日韶在中山县立乡村师范乡村班读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中。1936年与黄木生(共产党员、纪中学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山学生援绥联合会”,开展抗日宣传和声势浩大的学潮,波及至全县各地。同年,杨日韶毕业后到三乡谷镇区光后小学任教,在当地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加入谷镇文化界战时服务团的抗日群众团体,更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光后小学教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1938年底,当时是中山县抗日青年先锋队第二工作队负责人的杨日韶由中共中山县委调动出任梁伯雄大队(表面上是国民党地方团体,实为我党掌握的抗日武装)副官职务,负责统战工作和开展军事训练。任命下达后,他回家对母亲说:“妈,我要到部队打日本鬼去。”杨伯母听了,毫不犹豫地鼓励儿子:“国家大难,民族垂亡,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你去吧,不要惦记家里。”得到母亲的支持,杨日韶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到中山边远的大沙田区从事党的抗日武装工作。
中山沦陷后,中山九区(即今南头至三角一带)的游击小队会合崖口、长洲两乡警队,成立了由中山县委直接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九区游击中队,杨日韶任中队长,党代表谭桂明,军事负责人卫国尧,政训员欧初。九区的游击中队克服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粮食不足的困难,大力开展抗日宣传,配合地方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和反“三征”斗争,以及进行一连串的杀敌锄奸活动,都取得了胜利。
1942年春,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决定在中山五桂山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把原在九区的第一主力中队调进五桂山区,杨日韶则仍留在九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日伪乘九区主力部队转移到五桂山之机,调集日伪军4000人向中山三九区(即今古镇、小榄至三角一带)展开大扫荡,妄图消灭三九区的抗日力量,驻中山九区的国民党地方团队闻风丧胆,逃离中山。力量薄弱的梁伯雄大队在梁伯雄、杨日韶的领导下仍与抗日群众开展反“扫荡”斗争,但由于力量悬殊,被迫撤离阜圩,中山九区的抗战形势急转直下。
当时,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为挽回中山的抗日形势,决定乘敌人立足未稳夜袭阜圩。五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游击队挺进阜圩后分三路突袭敌营,在强攻战中,杨日韶带领战友勇猛作战,为了掩护战友,不幸多处中弹,身负重伤,但他仍然把着机枪向敌人射击。在抢救途中流血不止,壮烈牺牲。时年25岁。
|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28日何衍良 钟先宣 整理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