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海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记者 王云 摄
曾为脱贫攻坚奋斗了6个年头,并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的卓海标是一名退役军人。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砺出他身上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在“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推进过程中,他又一如既往地发挥这些优秀品质,为三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作贡献。 ■“三线”整治让前陇社区人居环境大变样 1月10日,三乡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卓海标出现在前陇社区,这里的乡村面貌最近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如同蜘蛛网一样乱拉的“三线”得到整治,露出了蓝天白云,门前屋后的一些卫生黑点,也成了美丽的“小花园”。 “阿彬,你家门口现在漂亮很多了!”卓海标熟练地与居民张伟彬打招呼,并来到了张伟彬家门口小花园,这里原本是杂草丛生的空地,已然规整一新,朵朵鲜花沐浴着阳光。 张伟彬告诉记者,原本的空地一直令他很头疼,因为无序管理曾经是一个卫生死角,路过也是有难闻的气味。“现在在社区的支持下进行改造,整体环境和居住体验感更好了。”张伟彬笑着说道。 社区的变化令卓海标心旷神怡,富有成就感。负责“三线”整治等各项工作以来,卓海标曾多次到各村(社区)与村“两委”干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居民群众进行沟通协调。同时,还充分听取居民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各(社区)负责的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驻村扶贫6年,想把一件事情跟到底 时间回到2016年,也就是卓海标退役后的第二年,他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驻村扶贫、精准扶贫,其间,他还放弃了3年轮换的机会,在肇庆市广宁县江屯镇扶贫整整6个年头。 “肇庆和中山这边完全不一样,包括地势环境、气候等,与当地村民沟通上,一开始也不理解我们规模种植的好处。”谈起曾经的扶贫经历,卓海标至今记忆犹新。 卓海标将扶贫的目光转至“产业帮扶”。结合当地种植情况,组织贫困户规模种植番薯,搭建烘干炉,生产番薯干,帮忙联系收购商等。为了加大集体创收,后来还引入了嘉宝果种植。到了2020年,当地村集体经济一年收入达20万元。 驻村扶贫工作不易,到期后为何不选择回来?卓海标接受采访时说:“已经驻村3年了,对当地村民、工作都熟悉上手了,换其他人需要时间磨合,所以我想把这个事情做完。”卓海标说道。2019—2020年,卓海标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扶贫期间4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从曾经的脱贫攻坚,再到如今的“百千万”百日攻坚,改变的是工作的地点,不变的是为人民、为乡村服务的赤子之心。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卓海标坦言是两年的军旅生活给予他滋养,心里总是秉承着一个理念,“我不想做逃兵”。谈及未来,扎根当地,卓海标满怀信心地说:“我要将乡村环境建设得更美丽。” 记者 李鑫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