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杭州市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昨天正式发布。其核心内容是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该市出租汽车行业停止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实行经营权无偿有期限使用。此外,改革的下一步将规范网络预约出租车平台。(9月15日《京华时报》) 改革的车轮碾过 “重重阻力”,终于驶进“阳光大道”。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专车在互联网上驰骋,带着合法与非法的争议,成为出租车的“天敌”。早就有人提出,与其说专车是 “骆驼被压垮前的最后一根稻草”,倒不如说,它很可能成为打破出租行业长期垄断与改革特许经营体制的“车钥匙”,并承载着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专车一道前行。无论是义乌的改革力度,还是杭州的改革接力,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城市交通必须站在“互联网+”风口起飞。专车,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进入互联网时代,由此而催生的新形式、新业态都会对传统相关产业构成“冲突与威胁”。比如,电商对传统实体店与传统销售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再比如,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鞭策,“如果银行不改变自己,我们就改变银行”。专车的出现,也具备“如果出租车不改变自己,我们就改变出租车”的功能。城市交通自然要适应“互联网+ 时代”。 出租车改革须行驶在“互联网+轨道”。杭州的出租车改革,首先是向“传统”告别——经营权无偿使用 ,“份子钱”将成为历史;放开价格管控,把市场的还给市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松绑”。其次是向“现代”进发——其行驶轨迹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规范网络约车。网络约车成为新常态,必须用制度规范来适应并引领,其实,这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一条“互联网+轨道”。 进入 “互联网+时代”,很多改革都应该从“互联网+”出发。一方面互联网也是深化改革的“原动力之一”,也是传统行业与时俱进的“倒逼力之一”;另一方面诸多领域的改革一旦与“互联网+”接轨,昔日的问题与困难不能说一下子迎刃而解,但至少解决的方向与路径更清晰更明朗。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改革的睿智必须“上网”,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在“互联网+”上探索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