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乐当护“花”使者!中山助力六盘水六枝特区花脚寨焕新颜
2021-12-25

冬日的暖阳照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花脚寨,这里是布依族聚居的地方,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序,民居门前用砖块、石头、瓦片砌成的造型别致的围墙脚边,整齐地摆着绿植和鲜花,可以看出是主人的精心装扮。60多岁的韦开运正在拍抖音,她穿着布依族特色服装,对着手机镜头开心地唱着布依族民歌。

花脚村党支部书记韦翰林笑着说,今年中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用于花脚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从项目开始到完工,很多村民都在用抖音开心地分享着村庄变美的过程。不仅如此,村子变美了,村民自觉做起了美丽村居的“守护人”,每天把自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担心新修的道路和广场被损坏,再也不把私家车开进寨子了,还有村民想回村发展。“村居改造带动乡风文明提升,老百姓从内心里珍惜这种变化。” 韦翰林说。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花脚寨是中山在六枝特区打造的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

01


六旬阿姨拍抖音分享村庄变化

村民韦开兰正趁着阳光翻晒院子里的玉米粒,她指着门前的大路说,以前虽然是水泥路,但是被来来往往的车子压烂了,坑坑洼洼,遇到下雨非常脏。她带着记者走到大门外,指着紧贴着院墙的白色水管说,这是新修的排污管,“以前排污没做好,污水乱流,现在都从地下留走了,看不见了,干净多了。”

“现在村子变化大了,路也修好了,灯也装好了,排污也处理好了,总之哪里都干净,哪里看起来都舒服,我们很幸福很享受。”开朗的韦开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记者面前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她说,以前寨子里的大路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黑黢黢,出门要打手电筒,现在所有巷道都安装了路灯,出门不再“摸瞎”,“这灯啊,照得我心里都是亮亮地。”韦开运说。

自从学会了玩抖音,韦开运不时拍一拍,记录自己的生活。她说,村里好多人都会玩抖音,自从工程队到花脚寨开始施工以来,她有空就去看看,拍拍抖音跟朋友分享,“我们看着这些变化打心底都高兴。” 韦翰林悄悄跟记者说,工程完工的时候,村委会专门在一处新建好的小广场摆了一排盆栽,韦开运看到后,不会写字的她特意将盆栽摆出了五角星形状,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感谢。


▲韦开运在拍抖音。

02


村民自觉做美丽村居守护人

陈春华是花脚村的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已在这里驻村多年,早已和村民打成一片。她说,以往大家从外面看花脚寨觉得还不错,一走进去就不行了,道路、路灯、排污、厕所、景观等方面有很多不足,中山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对花脚寨村容村貌的提升作用很大,项目改造让美丽村居实现了既有“面子”,也有了“里子”,“村民觉得中山花了这么多钱把咱们村的环境变好了,都很珍惜,文明自觉意识也提高了。” 

她说,以前村干部提醒村民要把门前屋后清扫干净,村民响应不积极,有的还不情不愿有抵触情绪,“现在就不一样了,村子变美了,村民从内心感到自豪,附近来参观来玩的人也多了,大家都自觉把门前扫得干干净净,再也不用人提醒了。”不仅如此,外面务工人员回来担心压坏新修的道路和广场,自觉把车子停在外边,一起来守护美丽村居的改造成果。


▲村民走在由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援建的石板路上。

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提升,还激发了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发展的积极性。韦翰林说,目前有几位村民已经回来了,还有两三位表达了想回来发展的愿望。“见到村子变好了,大家都想回来看看能发展什么产业,在家门口创业增收。”她说,今年是打牢示范点建设阶段,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挖掘布依族文化,改造传统工艺工坊,发展蜡染、刺绣等特色手工业,还推动民宿等休闲旅游业发展,让美丽村居变成富民兴村的重要依托,进一步发挥花脚寨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

据介绍,中山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共投入1390万元打造5个市级乡村振兴点,分别为长寨村、新窑村、补雨村、草原村、花脚村, 并广泛发动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助力六枝特区推动乡村振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启艳
◆图/邹为建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