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社论丨坚定不移夺取一仗又一仗的胜利
2022-01-14

一笔一划皆愿景,一字一句总关情。经过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市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市两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对中山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2022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将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转变成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标、意志和行动,为中山全面落实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绘就了“施工图”。

惜取耕耘不易,更须负重前行。过去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紧咬牙关、克难而进,全力扭转不利局势、破解矛盾问题,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我们仍要清醒看到,当前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中山面临着“经济发展逐步掉队、水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土地瓶颈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交通不畅、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民生短板明显、部分干部作风不实”等八大问题,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绕不开也躲不掉。必须凝聚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坚定不移迎难上,向着最艰险的战场冲锋陷阵,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屹立时代风口,机遇不容错失。当前,中山面临“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必将成为我们中山拥抱深圳、香港的黄金大道,新一轮大发展的光明大道,进一步开放的康庄大道。中山要与最优者对标、和最强者比拼、同最快者竞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就看这关键一着。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不能被动等待眷顾和垂青,迷信“水往低处流”和“近水楼台先得月”。必须把发展作为必然选择,把前进作为唯一方向,把追求作为不竭力量,主动借势谋势造势,在一体化融合发展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发挥作用,成为无可争议无可替代的“支撑点”“枢纽城市”和“重要一极”。

梦想牵系责任,使命呼唤担当。市两会是党心民意的交汇场,是政风民风的观测站。大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忠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一份份冒热气、接地气的议案提案、建议,饱含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城市使命感和热切的为民情怀,让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山的工作充满信心。接下来,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把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中山大地上去,集中智慧力量办大事、解难题、出实效,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这次会议期间,我市发现一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加试题”,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摆在首位,第一时间派出精干力量,组建前方指挥部,部署落实一系列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全市人民高度自觉、服从安排,高效有序参与全市全员核酸检测。一座城市的成熟定型,不仅取决于日常运转的程式、效率,更要看紧急关头能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做到一张一弛、有章有法。见微知著,我们相信这座城市已在风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这一仗的胜利,一定能够夺取改革发展各领域一仗又一仗的胜利!

号角已经吹响,道路就在脚下。让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齐心协力汇聚起推动中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磅礴力量,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再创城市的辉煌与荣光!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本报评论员
◆编辑:周振捷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终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