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没有按时上学,学校以为在家里,家长以为在学校;孩子没有按时回家,家长以为在学校,学校以为回家了。 以前,孩子英语不好,要请英语家教;孩子数学不好,要请数学家教;孩子想学钢琴,还得请钢琴老师辅导。要是请齐了,家里基本就一堆老师了。 以前,孩子像风筝,家长就像系着风筝的线,可线总是不够长。 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潜移默化呢?关爱孩子,如何才能寸步不离呢?教育信息化遭遇技术瓶颈,中山移动全力以赴,陆续推出一系列助建教育信息化的“校讯通”新业务、新技术,以强大的移动信息化力量,全部解决了以上诸多问题,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枝繁叶茂。
政府学校家庭无线“三通”中山教育进入“数字时代” 据了解,中山移动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就已经明确发展方向,即中山移动信息化必须走一条个性化、本地化、实用化的发展道路,必须设计出为消费者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 2003年9月,中山移动与中山市教育局合作,正式推出了“校讯通”业务,在这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又陆续推出“中小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家长短信箱”、“智能校园卡”、“教师卡”、“考勤短信”、“家长留言板”、“中山市空中家长学校”等“校讯通”业务,实现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组成的“三通”网络,成为解决新形势下家长、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中山移动有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中小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已具有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智能卡管理、卫生保健管理、教育督导管理、教育人事管理、教育办公管理等七大应用系统,学生身份认证、电子学籍信息存贮、金融消费等三大功能,以及平安短信、亲情电话、金融小管家、医疗保险、家长留言板等五大应用。通过逐步建立完善中小学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其管理功能,全市各校互连互通,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各层次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教育信息查询“直通车”,教育部门由此探索和建立全市统一的、规范化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沟通、配套协调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 “校讯通”引领中山的教育事业走进了“数字时代”,目前共有近95%左右学校使用各种“校讯通”业务,覆盖了全市400所学校,中山市“校讯通”用户数达25万左右。
这张小小的智能校园卡,就是家长牵在孩子们身上的一条“亲情线”。
“空中家长学校”无限授学中山孩子迎来“学习时代” 如今,学生家长随手发个短信,就可以轻松获取想要的家教良策。2006年12月1日,中山移动与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开办的“空中家长学校”正式“开学”。这种全省首创的中小学家庭教育形式,利用当今学生喜爱的网络、短信等沟通方式开展家庭教育,通过信息化技术的高度整合,依托中山教育城域网通信、移动通信、语音通信等先进技术,已成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新型家庭教育阵地,同时使德育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据介绍,“空中家长学校”阵容强大,师资队伍完善,拥有一支由家庭教育、中小学校长、各班主任、心理医生、律师等30多位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队伍。学校“机构”完善,以教育为主题,下设新闻资讯、家教百科、父母课堂、德育天地等12个主栏,66个副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家长通过上网或者发送短信就可很便捷地了解各类教育资讯,轻松地把“老师”请回家。 据统计,目前中山市已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有21万多户,也就是说,“空中家长学校”开通后,全市至少有20多万学生的家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学校老师、教育专家不必面对面就可以及时保持沟通,通过空中的信息对接寻找家庭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良策,让孩子们更好更健康地茁壮成长。
“永不落幕的家长会”永不断线的家庭亲情 有人说孩子就像是天上飞来飞去的风筝,父母就是那牵着线的人。有了“校讯通”,家长的关心从“有线”变成“无线”,而且几乎永不“断线”,孩子飞到哪里,家长都不必担心了。比如,学生不能带手机,而家长有时又需要紧急联系孩子;外地出差,不知道孩子是否正常上学,遇到这些事情怎么办? 中山移动还在学生学籍综合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学生的学籍数据、数码像、家庭数据,推出智能校园卡,开通了亲情电话服务。通过“校讯通”校园信息机,学生刷卡就可以给预定的亲情号码拨打电话。学生持卡不仅可以刷卡考勤、拨打家长号码,又能有效避免学生在校外打游戏、上网吧等不良消费。 现代素质教育使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沟通并修正对孩子的教育。老师可以使用“校讯通”向全班家长发布成绩、进行公开性留言;家长可以随时拨打“校讯通”号码,查听老师留言,也可留言给老师。由于老师可以随时通过这个系统的网站平台与家长进行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不限经费的沟通,就在更大可能性的范围内增加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永不落幕的家长会”已成为现实。 “校讯通”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互动,为家长与学生交流开辟了一块“亲情园地”,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渠道,填平了部分家长与孩子彼此之间不理解这道“沟通的鸿沟”。
◆相关链接 移动“校讯通”面向全国推广 从2003年至今,中山移动“校讯通”业务从无到有,从单一短信发送到集彩信、网站、语音等多种服务渠道,极大地助推了教育信息化水平。 目前,中山移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校讯通”的开发、推广和普及,不但有利于提高教育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使教育行业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使家、校沟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对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领航作用。“校讯通”全面解决方案的实践,不仅促进了中山移动新业务的推广,带动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也把移动通信事业融入到教育信息化大潮中,推动了中山移动的市场战略转型,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中山移动“校讯通”对教育信息化的助推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移动将“校讯通”纳入“九通一平”应用之中,面向全省推广。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以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先后20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相关课题研究。 2007年1月15日,国家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与中国移动合作框架协议》,确定通过校讯通产品助推教育信息化最终目标的实现。截至2006年11月,全国“校讯通”用户数已达到1244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