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税战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近日多家中国汽车企业宣布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本轮车企回购增持潮不仅是应对关税战的应急之举,也是车企对中国市场和经济长期看好的信心体现,更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念
4月8日,广汽集团公告,中国经济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当前,公司正全面推动自主品牌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型,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公司价值的信心,公司将在本次回购期限内,结合市场情况按计划加快实施回购公司股份方案,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
4月8日,江淮汽车公告,4月8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知,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份,拟累计增持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4月9日,中国一汽发布公告称,中国一汽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信心,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持续履行控股股东责任,坚决支持所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进一步实施增持回购等相关举措,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
4月9日晚,“东风汽车”微博账号发布公告称,秉持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东风公司积极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不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高水平的回报,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升投资价值,已累计完成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超过20亿元。基于对公司汽车业务前景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东风公司将进一步开展股票增持回购,巩固市场信心,助力各方共赢。
资本运作背后的多重战略考量
本轮中国车企的回购增持,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直接向市场释放“价值低估”信号,对冲关税战引发的市场恐慌,例如,广汽集团累计回购金额达9.6亿元,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提振投资者信心。
据悉,安徽省还推出了“市值管理十条”及央行专项再贷款政策,为车企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加速资本运作落地。江淮汽车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直接响应地方政策引导。
其次是加速技术转型,抢占新赛道,据悉,广汽集团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计划2025年实现产业化。车企通过股份回购与电动化发展的资金协同,实际上是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将回购的短期成本转化为长期技术投资的杠杆,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技术转型。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平衡也是车企回购增持的目的之一,央企如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推动“价值创造”导向,通过增持回购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记者观察
在关税战升级与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密集启动股份回购与增持计划。这一行为不仅是短期市场维稳的应急之举,更是以资本运作为杠杆撬动技术革命、重构产业链生态的战略选择,其深层逻辑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未来,车企有望在三个维度持续突破,一是技术创新,加速全固态电池、端到端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落地;二是生态协同,构建“车-能-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体系,推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布局;三是制度创新,深化国企混改,探索“市值管理+员工持股+并购重组”的模式。
回购增持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链重构的手段,“危中有机”,关税战带来的压力,也可以转化为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的动力。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