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新一批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出炉”,中山3所学校上榜
亲历劳动过程 感受劳动价值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纪念中学学生种植水稻。   通讯员供图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中山有3所学校入选,分别是沙溪镇云汉小学、中山市烟洲中学、中山纪念中学。加上之前已获评的沙溪理工学校、中山一中等6所学校,目前我市共有9所学校获“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按照要求,入选的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要继续坚持“五育并举”,发挥以劳育德、以劳育智、以劳育体、以劳育美、以劳育劳作用,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劳动育人机制,大力推进劳动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劳动实践多样化,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云汉小学:打造实践基地,引领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沙溪镇云汉小学副校长陈艺君表示。

云汉小学凭借背靠凤岭公园的地理优势,以省级劳动课题为抓手,结合自然教育、农耕文化、财经素养、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开发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体验,更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劳动教育之路。

学校深入挖掘劳动教育中的多元元素,一是借助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云汉小学自然探索园,开辟劳动基地——云间种植园,打造班级绿植长廊,开展寒暑假亲子种植活动,学生通过各种绿植的栽培,感受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二是结合镇街特色产业——服装制造业,借力云汉村委会(云汉花木场,云汉布行一条街)和沙溪理工学校的支持,通过扎染、旗袍盘扣等非遗工艺的学习,开发创新“针线活”劳作课程;三是融入传统节气文化,通过节气食品制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本地产业和文化。

此外,云汉小学还依托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小云雀气象站等阵地,积极传承生态文化,大力推进自然种植课程、气象课程,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自然的变化,用天气日历等形式记录节气期间的温度变化,记录校园内花草树木在不同节气的生长变化,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得到丰富的实践与体验。

■烟洲中学:开发校本劳动课程,悦己耕心育全人

中山市烟洲中学以40.78亩的“悦己耕心园”劳动基地为载体,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开发校本劳动课程,涵盖农耕知识科普、农事劳作实践、劳动创意拓展等多元模块,让学生不仅要“双脚踩进泥土里”,更要“头脑跟上新时代”,在课堂学习与田间操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师资配备上,校内骨干教师牵头,联合中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团队,保障学生得到精准指导。同时,学校组织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如“春耕节”“迎端午包粽子”“陶艺制作”“3D打印”“制作生物叶脉书签”“几何模型制作大赛”“丰收嘉年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春种秋收,感悟劳动艰辛与收获喜悦,实现以劳育心、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塑美。

“入选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不仅是对学校劳动教育成果的肯定,更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烟洲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周建刚表示,学校劳动教育特色鲜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增强了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自主设计种植方案、改良农具等,对劳动的热爱也延伸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校园文化因劳动实践而富有活力,形成了“勤劳、协作、创新”的校园风尚,吸引众多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成为区域劳动教育典范。

■中山纪中:以劳动实践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山纪念中学以劳动实践为核心,通过专业引领、校外导师助阵、多元实践、合作共赢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

据介绍,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劳动实践组织协调小组,汇聚德育处、各年级以及初高中教学与实验室团队的资深教师,共同负责策划和组织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得到了校外劳动专家的支持,例如,陈玄耕导师凭借其在沙溪镇“喜乡田”农场的丰富经验,为学校的耕读园建设出谋划策;园艺设计和月季种植专家何彩霞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分享经验,指导花卉种植,使学校的劳动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每学期,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耕读园”开展实践活动,从集体劳动、社区服务,到志愿者活动和实地考察,学生们都有机会亲身体验劳动的甘苦,如耕读园的蔬菜展览和昆虫标本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通过劳动教育主要实现三大目标: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劳动中融入美学教育、在劳动中贯穿科学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杨健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