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
两人捐献器官助10人重获新生
10多年来中山共完成468例器官捐献,让2080人重获新生或重见光明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中山日报


   王先生为市人民医院外科ICU赠锦旗。 本报记者 盖刘宝 摄


   器官捐献者林先生的爸妈送锦旗给市人医院OPO工作人员。 本报记者 盖刘宝 摄

4月18日,两面锦旗送至市人民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OPO”),两个感动中山的故事揭开面纱:近日, 一名“60后”和一名“90后”去世后,他们的家属分别在OPO工作人员协助下,捐出了他们的器官,帮助10人重获新生。

■生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60后”

王先生(化名)的父亲是“60后”,在中山市大涌镇某物业公司工作,今年4月初因为脑溢血去世。想到父亲生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王先生就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决定:捐献父亲的肝脏和双肾。“换一个角度看,相当于父亲还在世间,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念想。”王先生说。

“感谢你们!没有你们光我一人做不成这件事情。”4月18日,安葬完父亲的王先生要去浙江打工,但他特地绕道来中山,只想完成一个心愿——给市人民医院OPO、市人民医院外科ICU以及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分别送上一面锦旗,感谢他们的协助,让自己完成了父亲的器官捐献这件事情。

送完锦旗后,他向记者缓缓地吐露初心:十年前,他就了解过人体器官捐献的事情,自己也想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33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90后”林先生(化名)是独生子女,今年33岁。大学毕业后,林先生独自一人来到中山工作,至今已有8年。今年3月底,林先生傍晚与妈妈视频通话后,就像往常一样加班,可突如其来的“脑出血”却让这位平日身体健壮的青年倒下了。当医生宣告林先生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后,远在四川农村的爸妈收到噩耗匆匆赶到了中山。那一刻,爸妈才明白——儿子无法“回来”了。也就在那一刻,爸妈才知道:林先生于2019年的4月10日在中国人体器官网登记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4月初,在市人民医院OPO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林先生捐献出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让7个生命重获新生。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既然他生前登记过成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我们非常坚定要帮他完成这件事情。”林先生的妈妈眼圈红了,但她坚强而平静地说,“虽然我们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器官捐献。”

■10多年来468例器官捐献助2080人重生

2011年,中山成为全国首批器官捐献试点城市,2013年正式设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10多年来,经过积极的探索和推进,中山市捐献器官的数量不断上升。

中山市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主任谢熙介绍,截至2025年4月18日,中山已完成器官捐献468例,捐献心、肝、肺、肾等大器官1713个,眼角膜390片,捐献的器官和组织累计让2080人重获新生或重见光明。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中山器官捐献每百万人口捐献率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梯队。

记者:林燕英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