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帕金森患者生活可“一键重启”
一帕金森患者在市人民医院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术后5天康复出院
发布时间:2024-06-12 来源:中山日报


   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为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通讯员供图

近日,记者从中山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一区主任李亮明、副主任医师林伟标带领团队为一名饱受帕金森病折磨6年多的患者成功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据悉,这是广东省地级市医院首例、全国第96例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植入,标志着中山市人民医院帕金森病外科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式开启帕金森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

■植入后第五天患者康复出院

莫先生今年56岁,是一名医务工作者,6年前已出现运动迟缓并肢体僵硬,表现为行动慢,缺乏协调性,肌肉僵硬,后出现四肢颤抖、走路拖步等症状,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疗效越来越差,他的颤抖愈发加重,肌肉僵硬,全身出现不受控制的“异动”,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减轻帕金森病带来的痛苦,莫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林伟标团队为莫先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认为根据其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脑起搏器手术是当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经过详细了解和慎重考虑,莫先生表达了对手术治疗方案的肯定与期待,最终决定选择植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

5月21日,植入当天即时可以记录脑局部场电位,为后续电刺激和药物治疗提供智能化建议。术后第二天莫先生已经下床活动,因为术后的微毁损效应,没开机莫先生就已经感觉在震颤、迟缓、僵硬等方面已经明显改善。术后第五天莫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DBS治疗

林伟标介绍,“医生会向患者的脑部植入细微电极,饼干大小的神经刺激器会放置在患者胸部皮下,发射电脉冲刺激大脑内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脑起搏器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首选外科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特点。

李亮明表示,之前的第二代脑起搏器术后程控时,医生需要测试不同的靶点和尝试不同的刺激参数,根据患者的刺激反应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往往耗时过长,且对脑内的情况是未知的,是单向刺激治疗的过程。而现在的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治疗的同时,可以精准感知和读取患者脑内特定的脑电信号,这些脑电信号与患者的疾病症状密切相关,程控医生通过对感知到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精准地进行术后程控治疗,同时患者可在术后安心接受3.0T和1.5T全身磁共振检查。

据介绍,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的成功临床应用为帕金森病治疗再添“利器”,该院神经外科一区团队将精益求精,持续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