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专家张倩华,擅长破解疑难杂症
20多年来帮助近10000名患者
发布时间:2025-02-19 来源:中山日报


张倩华(右一)带领医生团队在医院住院部查房。 记者 缪晓剑 摄

“张阿姨(化名),今天您哪里觉得不舒服,有没有发烧,肚子疼痛吗?”昨天早晨,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张倩华,带领医生团队在医院住院部查房,她一边亲切询问患者,一边轻轻按压患者肚子,并用听诊器听诊。

查房的这一幕,是张倩华从医20多年来的平常一刻。这么多年来,她已为近10000名患者看诊,不少患者由于认可她的医术,长期跟随复诊。而张倩华更厉害的“绝活”,是擅长破解“疑难杂症”,每年救治40多个疑难杂症病例。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中山市最早开展乙肝治愈门诊的医院,近年来,作为该治愈门诊的负责人张倩华已带领医生团队,帮助中山市100多名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高于全国平均治愈率。

■破解疑难杂症 改变患者人生

昨天上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肝病科住院部内,医护人员正在忙碌着。张倩华带领医生团队进行查房,了解患者情况,并与身边医生探讨病情,指导如何用药等。

“张阿姨在20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后来经检测,确诊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肝硬化等。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我这里复诊,长期进行病情控制,情况比较稳定。”张倩华说,患者这次入院,是因连日来吃了较多煎炸食物,摄入过量油脂食物后引发胰腺炎。

在查房过程中,除了为张阿姨看诊,张倩华也亲切地与她拉起家常,并安慰她安心接受治疗,一番话语让患者与家属的紧张心情有所缓解。

“亲切”“看病耐心”,是患者评价张倩华的“关键词”。在查房和门诊看诊时,张倩华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之着想。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是广东省重点专科、中山市特色科室,近几年更是获得多项国家级项目称号,包括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分中心、慢性丙型肝炎规范化诊疗分中心、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萌芽)项目中心医院等。该科室主要收治患有乙肝、丙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患者,以及相关疑难病症。

在这个科室里,破解疑难杂症,是张倩华的“绝活”之一。由于长期钻研相关疑难病症,当辗转求医的患者前来求助时,她能够很快帮助患者查出患病原因。每年,她平均救治40多名疑难病症患者,包括免疫性肝炎、血管源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炎等患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她也总是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力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降低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在张倩华看来,医疗的本质不仅限于消除病痛,更在于助力患者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推动乙肝治愈门诊建设  让更多中山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近年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参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的乙肝临床治愈的探索项目“I-CURE”,并在2018年成为第一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珠峰”项目)分中心,不断探索更多乙肝治疗方法。

自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第一批“珠峰”项目分中心至今,中山市已入组200多例患者,100名多名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高于全国平均治愈率。

张倩华是该分中心的负责人,也是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愈门诊的负责人。

“过去,乙肝被普遍认为无法治愈,要终生携带病毒。”张倩华介绍,随着研究的深入,以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为标志的“临床治愈”概念被提出并被国内外肝病专家认可,一旦获得临床治愈,患者可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乙肝是慢性病,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需要长期服药。对于经过长期服药,病情稳定、表面抗原比较低的病毒载量的患者,我们建议通过打干扰素联合口服药的治疗方式,追求治愈的。”张倩华介绍。对于这部分病人,她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目前,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肝病科已成为全国174家第一批培育单位之一。张倩华说,她将争取让更多中山乙肝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同时,她也将助力把乙肝治愈门诊纳入乙肝早防早治点位中,推动中山乙肝防治工作规范化建设。

同时,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注重培养年轻医生,通过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带领医生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积极参加中山市的公共卫生工作。去年开始,广东省启动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强化乙肝和丙肝患者的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力争到2026年,20-70岁目标人群乙肝累计筛查率不低于70%。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刘哲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