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病房接受腹腔热灌注治疗。 通讯员供图
肝癌破裂出血起病骤急、死亡率高,传统治疗手段常面临“止血难、防转移更难”的困境。作为肝癌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近日,记者从中山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普外一科一区在国内较早运用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在术后肿瘤复发的预防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受到国内专家的广泛认可。
60岁的王先生有乙型肝炎病史多年,去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已出现休克症状,查腹部CT提示腹盆腔大量积液,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于是转至中山市人民医院治疗。该院急诊完善全腹部增强CT示原发性肝癌破裂伴有活动性出血。
经该院普外一科一区主任何坤会诊立即送手术室进行肝段切除术。术后患者的转氨酶下降,肝功能好转,在病房做了2次腹腔热灌注化疗。王先生既往有房颤病史多年,灌注期间心率快至170次/分,在团队熟练且默契的配合及监护下,灌注顺利进行。2次灌注化疗结束后,患者逐渐拔管并在灌注化疗结束后的第三天出院。
“若仅进行常规手术,此类患者1年内腹膜转移率超70%,而腹腔热灌注化疗显著改变了疾病的进程。1年的无瘤生存率从单纯手术切除的35%提升到63.1%。”何坤介绍,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结合热疗与化疗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将加热后的化疗药物溶液灌注到患者腹腔内,利用高温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目前广泛运用于胃肠道肿瘤及卵巢肿瘤等。针对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该疗法在术后应用能够有效清除腹腔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据了解,该科在珠中江地区率先将此技术运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据何坤介绍,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在局部形成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环境,直接作用于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同时热效应还能增强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该科在何坤的带领下,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形成一个成熟的HIPEC(腹腔热灌注化疗)团队,包括肝胆外科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等,完成规范的置管、机器操作及参数设置、治疗期间设备监测、堵管处理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工作。这10年间该团队对40余例做了HIPEC治疗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复发率显著降低,且该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
何坤介绍说,腹腔热灌注化疗通过多模态机制突破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瓶颈,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生存时间。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这一技术有望成为肝癌急症救治体系的核心环节,助力患者实现“从急救到长生存”的跨越。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