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成功“拆弹”救下晚期肺癌患者
市中医院的“转化治疗+微创技术”让晚期肺癌治疗从绝望走向希望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中山日报


   市中医院心胸外科伊严主任团队正在为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 通讯员供图

“感谢医生们的妙手回春,让我重获新生,我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近日,晚期肺癌患者魏女士(化名)因恢复健康,对市中医院心胸外科的医生们含泪道谢。

2024年9月,魏女士因持续左胸部不适到中山市中医院就医,CT结果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左下肺5厘米肿瘤,包绕左肺动脉主干的转移淋巴结,对侧肺、肝脏、右侧肾上腺都有转移,属于肺癌晚期。“肿瘤就像一棵毒树,根须扎进全身。”主治医生确诊这是IV期肺癌伴全身多发转移!按照传统治疗路径,魏女士的生存期可能不足12个月。

面对医生的“判决”——确诊时刚满43岁的魏女士,连呼吸都像在“与死神赛跑”。然而,市中医院心胸外科并未放弃对魏女士的治疗,反而想方设法对肿瘤开展“绝地反击”式的转化治疗——先用药物“围剿”转移灶,再争取采用手术清除病灶。“就像先把敌军分散瓦解,再直捣黄龙。”市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伊严解释道。

经过4个月“精准打击”(化疗+靶向治疗)后,魏女士的PET-CT结果显示:肿瘤从“满天星”变“孤岛”。此时,一个颠覆性的问题摆上桌面:是否要挑战指南禁区,进行挽救性手术?得益于市中医院心胸外科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肺癌学科联盟的成员单位,医生团队通过线上与华西医院教授团队举行多学科会诊后,得到统一意见:尽最大可能给患者拼一把!“当医生说可以手术时,我以为听错了。”魏女士的丈夫抹着眼泪说。

在手术中,主刀伊严主任带领微创手术团队,克服了经过靶向治疗后严重纤维瘢痕化的冻结肺门,通过仅4厘米的切口在局部解剖出粗大的肺部血管并且未出血,同时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避免损伤细如发丝的喉返神经以防声音嘶哑,还需避免损伤毗邻的气管、食管。手术成功了,魏女士的生命得到了“拯救”。这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游戏,在市中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团队的努力下赢了。

“这不是一场手术,而是一次颠覆性的胜利。转化治疗+微创技术让晚期肺癌治疗从‘绝望’走向‘希望’。”伊严表示,“这不是个例,而是精准医学时代的必然。当系统治疗能将肿瘤变成‘可切除状态’,微创手术又能将创伤降至‘可逆状态’,晚期癌症正在从‘绝症’转变为‘慢性病’。”

记者 林燕英 通讯员 黄琳 廖伟俊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