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天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成功为两位因意外导致桡骨头骨折的患者
实施了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病例一
车祸致粉碎性骨折
多术联合精准修复
53岁的郑姨
一星期前骑自行车时与摩托车发生碰撞
摔倒后左肘关节着地
疼痛难忍,局部迅速肿胀,活动受限
在路人的帮助下
前往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就诊
经详细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左桡骨头呈现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移位明显,且环状韧带也受到严重损伤。这种复杂的骨折情况,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对其左上肢的功能恢复构成了极大挑战。
考虑到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以及骨折的复杂性
传统保守治疗难以奏效
因此,医生团队决定实施
左侧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同时进行
尺骨冠突骨折复位固定术
环状韧带修补术
手术由经验丰富的王晶医生主刀。在手术中,王晶医生精心清理了骨折断端的淤血和碎骨片,并准确置换了人工桡骨头。随后,运用精湛的缝合技术对受损的环状韧带进行了修补。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被安全送回病房。仅住院一周后,患者左上肢功能便恢复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
病例二
居家摔倒致骨折,微创技术显优势
同日,63岁的曾姨
因居家摔倒致右桡骨头骨折
经同类型手术治疗后亦恢复良好
王晶医生解释说,人体肘关节构造复杂,其中的桡骨头作为前臂转动的关键部件,一旦受损将严重影响手臂功能。不幸的是,桡骨头骨折在肘关节骨折中占比高达33%,且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粉碎性骨折。
人工桡骨头置换术三大优势
一是避免传统内固定易松动失效的问题;
二是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关节僵硬风险;
三是为粉碎性骨折提供可靠解决方案,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
科普课堂:
守护前臂旋转的“小磨盘”
1. 桡骨头:肘关节里的“隐形功臣”
桡骨头位于前臂桡骨顶端,形似磨盘,与尺骨、肱骨构成精密咬合结构。它不仅是前臂旋转的“轴承”,还能缓冲手腕传递的压力。一旦严重骨折,会导致拧毛巾、转门把手等日常动作受限。
2. 为何桡骨头易成骨折“重灾区”?
解剖弱点:仅3-4厘米的直径却需承受上肢80%的轴向压力。
意外高发:跌倒时手掌撑地的冲击力经腕部直传桡骨头。
诊断盲区:30%的患者初期X光难以发现裂纹,易延误治疗。
3. 粉碎性骨折为何首选置换术?
对于骨块超过3片的严重骨折,世界骨科权威期刊《JBJS》研究显示:
人工置换术较内固定术的二次手术率降低47%;
术后2年关节活动度平均提升60%;
并发症发生率从35%下降至8%。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