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易患焦虑症?专家解析三大诱因
患焦虑症的刘阿姨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前来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复诊了。自从上次治疗后,刘阿姨回家后坚持服药,人也没那么焦虑了,也不老往医院跑了,每天在陪护的陪同下外出锻炼半个小时以上,心情开朗了,吃饭也香了,近一个月体重增加了三四斤。复诊时儿子问医生:“家里从不缺老太太吃喝,出入有人陪,外出旅游也带上老太太,为啥年轻时好胜要强的老太太,到老了还会得焦虑症?”
医生给刘阿姨做了系列评估,简单介绍了焦虑症的知识,告知其关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里面有焦虑症等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有时间可以登进去学习。医生为刘阿姨开了药,叮嘱其要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后,刘阿姨离开了诊室。
一、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焦虑症
1.很多躯体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因。
老年期焦虑障碍病因复杂,常伴有躯体疾病,两者也可能互为因果,如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后、脑卒中后、脑外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躯体疾病;酒精、大麻、阿片类等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与戒断都可能带来焦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疼痛等均可导致焦虑,长期患病产生经济压力和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有可能诱发焦虑。
2.大部分老年人会有“退休综合征”。
老年期焦虑障碍病因有其自身特点,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社会心理应激也会诱发或加重焦虑。如退休后赋闲在家,作息变得不规律,导致睡眠节律紊乱;退休后收入减少、社交圈缩小,易产生孤独感,缺乏生活乐趣;周边有亲朋好友故去,联想到自己;社会角色改变,以前在单位是核心骨干,现在无所事事,门庭冷清;以前是一家之主,养儿育女,现在反过来要子女照顾;家中有常年患病老人,身为照顾者身份等等。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负性生活事件敏感,发生应激事件易产生较大精神刺激。
3.遗传也是重要因素。
据研究焦虑症患者与血缘亲属中有15%的同病率。有些人会对事情比较敏感,容易紧张焦虑,过度担忧、操心的性格,对困难过分评估、常自怨自责等个性特征的老年人更易产生焦虑情绪(易感素质)。这类人格特质的老年人易患老年焦虑症。
二、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对老年焦虑症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病情严重时仅仅依靠自我调节效果甚微,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中重度的老年焦虑症,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焦虑症主要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老年用药要遵循安全为主、小剂量起始、个体化的原则,选用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疗效确切的药物。老年人通常合并躯体疾病,治疗焦虑症的同时也要治疗躯体疾病,要考虑到多种药物应用的相互作用。精神科药物药理复杂,可以来医院门诊咨询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在指导下使用。
三、老年焦虑症的日常预防
(一)心理治疗:老年焦虑症的发病受较多的心理因素影响,如生活单调、寂寞,若无子女在身旁孤独感更甚,丧偶、压力事件等,心理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心理治疗方式有认知疗法、放松疗法、行为疗法和支持疗法等。
(二)陪伴与及时就医:家属要多花些时间陪老人,减少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和老人聊天要多倾听,引导老人谈开心快乐的时光,如果他们处于负面情绪中不愿意开口,可以回忆自己和老人相处的快乐时刻。多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是对身边人有帮助的,觉得自己和子女之间还有共同话题,不会因为自己变老而被冷落。如果他们身心不适时,家属及时关心并陪伴他们到医院就医也很重要。
(三)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适度社交:规律的作息,有节制的饮食,对缓解焦虑症状是有帮助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生活,可以让老年人的注意力转移,缓解焦虑。鼓励他们与老朋友相聚,找老人以前亲近的老同事、老朋友来看望,注意事先确认一下老朋友们的健康状况,最好选择相对社交活跃的,跟家中老人没什么过节的人。
(四)健康知识宣教:通过有关焦虑症的知识及相关躯体疾病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明确病因、诱因,从而提高焦虑控制效果,帮助患者增强治愈信心。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