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114)冯柏星:诚实守信开锁铺41年,曾获评“广东好人”

2022-11-27 中山+

中山市太平路480号,是“老字号”锁匙行“星记”所在的位置。

1981年夏天,18岁的冯柏星在这里租下一间店铺,开办“星记”,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为数不多的个体经营户之一。41年来,周边店铺换了一家又一家,但冯柏星和“星记”却一直没改变,守着太平老街,坚持诚信经营、坚守匠人匠心,他也因此获评2018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2018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2020年“中山市最美诚信人物”。

匠心坚守成就石岐锁行“老字号”

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为初冬的中山增添了不少萧瑟感。在石岐街道太平老街“星记”锁匙行内,店主冯柏星站在柜台前,安静地望着门口行人出了神儿。


正在店里忙碌的冯柏星。记者 易承乐 摄

20世纪70年代,初中还未毕业的冯柏星凭借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修鞋本领,在太平路一带的街道旁摆地摊修鞋,那时修鞋还只能用火补,补一次差不多0.1元。微薄的收入,让冯柏星时常想是不是得换一份职业,才能更好地维持生计。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柏星在去广州十八浦伯父家里做客时,看到有人在街边摆摊配钥匙,一下子“动了心”。想学技术,便得拜师,但那时,那里的修锁匠却并不待见他。为了能让修锁匠看到自己的决心,冯柏星坚持每周去一趟广州,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捷,每次都得凌晨4点起来搭船,但他依旧没有放弃。终于,修锁匠被冯柏星的决心打动,收了他做徒弟,并传授他修锁、配钥匙等技术。

1981年夏天,学艺归来的冯柏星在太平路上租下一家店铺,开办“星记”,主营业务就是上门开锁、装锁、配匙、配置遥控器、修理拉杆箱、加工摩托车车垫等,但同样擅长的补鞋、补手袋,他也一样没落下。

开张第一天,“星记”的总收入是7元钱。冯柏星清楚地记得,那时上班的人一个月工资才20多元,一天7元钱的收入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也因此更加坚定了经营好这家锁铺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冯柏星经营“星记”已经有41个年头了。这41年间,他开过的门锁已经多到数不清,由于技术过硬,动作麻利,附近群众只要门锁有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星记”,“星记”也成为中山市最早一家可以通过“114”上门开锁的店铺。

冯柏星告诉记者,对他来说,“星记”最让他骄傲的不是曾经发展得有多么辉煌,而是41年的坚守,让“星记”终于成为了石岐居民肯定认可的“老字号”。

诚信经营用心服务才无愧于心

“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本本分分经营,让群众信得过,老百姓认可,是我们经营者需要信奉的人生准则。”冯柏星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修锁匠,做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宁可少挣点,也不给可疑的人开锁。


很多老顾客需要配钥匙时,都会来找“星记”。记者 易承乐 摄

这41年间,除了派出所通知上门开锁的,对于自己找上门不相熟的顾客,冯柏星都会“三验其身”,看其能否提供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看邻居或周边人是否认识,看其言行是否可疑,否则拒绝提供服务。

这41年间,冯柏星感受最深的还有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我记得,以前群众用得最多的就是挂锁,后来慢慢出现了弹子门锁,再后来仅防盗门锁就有过百种,超B级锁芯也普及了。如今,还有指纹锁、密码锁,我们这一行也快被淘汰了。”冯柏星告诉记者,在41年的开锁过程中,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山人生活的变化。

老街风光不再,开锁行业也日渐没落,但冯柏星却内心富足,他说通过劳动致富,内心就是舒坦的。近几年,凭借诚信经营收获的好口碑和执着坚守展现的匠人匠心,冯柏星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他也先后获评2018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2018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2020年“中山市最美诚信人物”。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能收获这么高的肯定和荣誉,对我来说是种鼓励也是支持,虽说这个行业风光不再,但只要我身体允许,这店就会一直开下去。我也相信,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着平凡的事,也能书写不一样的人生。”冯柏星说。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

记者 王蔚然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