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香山新街市新在哪?
发布时间:2023-01-06 来源:中山日报

迎着新年的缕缕暖阳,31家具有本土特色、美观整洁、惠商便民的品牌化新型农贸市场“香山新街市”一一与消费者见面。

统一的塑料袋、围裙、香山智慧秤等“香山新街市”标牌标识,干净整洁无积水的地面,还有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氛围渲染,更有各种新业态的融合,买菜的同时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喝杯咖啡,在中山,“逛市场成为一种时尚”的味道越来越足。1月4日,记者走访竹苑市场、万谷海鲜市场发现,香山新街市既有靓丽的“面子”,也有充满创新元素与人文关怀的“里子”,让消费者逛起来舒心,买起来放心。


▲香山新街市·竹苑市场入口。

统一形象,干净整洁堪比大型商超 

“当你看到这种门牌标识的时候,就能认出这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农贸市场,而是我市打造的‘香山新街市’品牌。”站在竹苑市场入口处,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科陈俭滔指着市场大门上方的门牌介绍,与一般的农贸市场比较,香山新街市的辨识度非常高。

记者注意到,竹苑市场门牌总体呈米黄色,上面最显眼的是“香山新街市”五个大字,右侧是小几号的“竹苑市场”字样及监督电话。走进市场,地面看不到任何瓜皮纸屑,水产家禽区域的地面也鲜见积水,商户穿着印有“香山新街市”字样的统一围裙,每个档口还准备有统一的塑料袋,同样印有“香山新街市”字样。交流期间,一台清扫车沿着档口一侧缓缓驶过,将消费者或商户不注意落下的菜叶或纸屑卷进车内。“市场添加了两台清扫车,基本不用扫帚打扫,既减轻了清洁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竹苑市场负责人孔德贤介绍,竹苑市场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造,最近的一次改造是2018年,从档口的布局、地面、灯光等多方面进行了升级,在香山新街市的打造方面具有着先天性优势,2022年,对照香山新街市的诸多标准,竹苑市场在硬件方面进行了部分改造。


▲香山新街市商户穿着统一的围裙上岗。

“你看,我们不仅更换了门牌的颜色,还增加了‘香山新街市’标识。”万谷集团商管中心副总经理李昆峰介绍,万谷海鲜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农贸市场,一直致力于新业态的融合,打造集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让消费者买菜的同时也能坐下来喝杯咖啡,或者到网红点打卡拍照,这种融合在打造香山新街市后体现得更加明显。

走进万谷海鲜市场,只见各档口上方均设有“香山新街市”字样的圆形标牌,与标牌紧挨的是圆形标识,如果是水产档口,标识为螃蟹或鱼图形,如果是蔬菜档口,则换成大白菜图形的标识。在这里,消费者还能享受到明码标价的那份踏实,不论水产还是果蔬档口,一律明码标价。


▲香山新街市·万谷海鲜市场档口上方均有统一标牌标识。

强化“内功”,智慧管理彰显人文关怀

除了颜值上的提升,香山新街市在强化“内功”方面的效果也显而易见,处处彰显人文关怀。为让广大商户吃上一口热饭,竹苑市场设有蒸煮间,提供电煲饭等工具,商户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自行蒸煮。在蒸煮间的旁边是整理间,商户早上到达市场后,可以先在整理间清点和整理,提高产品卖相和交易速度。


▲香山新街市塑料袋。

如果你抽不开身去市场买菜,但又想下班后能自己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那不妨逛逛“香山云街市智慧农贸平台”,采购食材省时又省力。消费者在该平台小程序下单后,由市场商户包装产品后放至竹苑市场前置分拣仓竹苑市场分拣配送中心保鲜柜储存,随后由配送员采用带温控记录的保温箱进行配送,下单商品到达配送点后存储至智能保鲜自提柜,消费者下班后即可轻松扫码开柜带走所下单的商品,全程冷温监控,与消费者零接触,有效保障生鲜商品食品安全及新鲜度,已在财兴大厦、市供水公司、东区街道办事处、中山农商行总部及裕中大厦等多个单位、大厦设置了提货保鲜柜。据悉,“香山云街市智慧农贸平台”已在竹苑市场运营数月,接下来将推广至全市31个新街市。此外,由市市场监管局统一配套的智慧电子秤将于近期在大部分香山新街市使用。“这个电子秤不单是公平秤,还有溯源功能,包括价格在内的各类交易信息都会采集到智慧平台上,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监管和调度。”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科陈俭滔介绍。


▲消费者买菜后顺便参观香山新街市·竹苑市场民俗文化街。

文化的融入也是香山新街市的一大亮点。竹苑市场入口处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靠西南角有一条7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街,展示农耕、农具、度量衡的变迁以及石岐历史文化,让过去的城市印记得以重现。沙溪扣肉、崖口云吞、南朗煲仔饭、石岐乳鸽等逼真的美食造型,让人垂延欲滴,这里成为学生们以及新中山人了解中山历史文化的窗口。竹苑市场还嫁接了很多的社会功能,如举办暑期实践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参观农残检测实验室,教会小朋友们使用灭火器、学做菜等亲子公益活动。在万谷海鲜市场的西南侧,海鲜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海鲜餐厅有五六家,多以“码头”为后缀命名,消费者可以自购海鲜到餐厅加工,在融合海鲜与码头的超级海鲜码头、潮卤码头,可以拍照打卡。李昆峰介绍,为实现“逛市场成为一种时尚”的目标,万谷海鲜市场在业态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一二三楼为超级海鲜里,三四五楼为星空里,还有中山较早推出的夜间集市,成为很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地。


▲香山新街市·万谷海鲜市场着力打造海鲜文化。

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2022年5月,市政府印发的《中山市打造“香山新街市”工作方案》明确,中山深入挖掘香山人文历史的丰厚底蕴,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价值,坚持“一场一策”原则,实现各个市场文化主题、场所观感差异化呈现,打造不少于30家“香山新街市”,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功能完备、管理规范、文明经营、各具特色。如南区街道环城市场改造融入良都文化、本土碉楼建筑文化等元素,东区万谷海鲜市场主打“香山码头大堂”“超级海鲜码头”主题。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让逛市场成为一种时尚的香山新街市会不会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此,竹苑市场负责人孔德贤表示,就像餐饮分大排档和酒楼,农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分出不同档次,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需求,竹苑市场的定位就是精品市场,不可否认,部分菜价比有些市场看起来高,这和批发价格本身高有关,和购物环境无关,农副产品产地、品质都会影响价格。与此同时,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竹苑市场在建设香山新街市的过程中增设了五个“沙岗墟”式档口,商户自产自销,大部分产品来自民众、港口等地,逢农历三六九开市,价格也和沙岗墟墟市接近。


▲香山新街市·竹苑市场增设的“沙岗墟”式档口。

“31家香山新街市基本完成建设,近期将为市场补齐‘香山智慧秤’和‘易点阅’互动触摸屏,方便市民实时了解市场农副产品交易价格信息”市场监管局市场规范科陈俭滔介绍,香山新街市的改造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全部工作结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同样关键。2022年2月,中山市发布了地方标准《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明确了市场日常监督管理、市场交易秩序、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要求,填补了中山市范围内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标准空白,是中山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强化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建立活禽市场“1110”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推动放心消费承诺工作、倡导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来确保治理成效,为香山新街市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提供了参考标准。

31家香山新街市名单:

火炬开发区张家边中心市场、火炬开发区沙边市场、石岐街道菜丁·岐港市场、石岐街道厚兴市场、东区街道竹苑市场、东区街道万谷海鲜市场、西区街道沙朗市场、西区街道菜丁·翠景市场、南区街道环城市场、五桂山街道长命水市场、民众街道民众市场、南朗街道南朗市场、板芙镇板芙市场、大涌镇大涌市场、东凤镇金怡市场、东凤镇菜丁·兴华市场、阜沙镇阜沙市场、港口镇港口市场、古镇镇海洲市场、古镇镇百佳综合市场、横栏镇四沙市场、黄圃镇黄圃市场、小榄镇东庙市场、小榄镇升平市场、南头镇低沙市场、三角镇高雅市场、三乡镇古鹤市场、沙溪镇沙溪市场、沙溪镇菜丁·龙瑞市场、神湾镇神湾市场、坦洲镇七村市场。

香山新街市建设历程:

2021年12月,市长肖展欣在南区环城中心市场调研农贸市场改造时强调,全力把农贸市场建设这件民生实事办好,彻底解决好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问题,以营造全国最优环境为目标打造“香山新街市”,让逛市场成为一种时尚。

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营造全国最优环境为目标打造“香山新街市”。

2022年2月,中山市发布了地方标准《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为香山新街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参考标准。

2022年5月印发的《中山市打造“香山新街市”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建设打造不少于30家“香山新街市”。

2022年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市长肖展欣深入一线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专项检查,强调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设计水平,优化功能布局,增设档主休息驿站等公共空间,打造更有特色、更有人情味、更有烟火气的“香山新街市”,吸引更多群众欣然前往,让逛市场成为一种时尚。

截至2022年底,我市已基本完成31家香山新街市的年度建设目标。让购物者在“菜篮子”里拎出幸福感,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


编辑 徐世球  二审 冷启迪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