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父亲的自制碗池里滑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中山+

视频摄制:记者 孙俊军 视频编辑:陈晨 朱晖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中,来自中山的15岁小将陈烨经过三轮比赛的较量,以84.41分赢得冠军!这是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因为热爱,陈烨在父亲陈玩钦自制碗池里一路成长,滑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金牌得主!

陈烨,2008年出生于广东中山,2016年开始接触滑板,2019年进入广东省滑板队。2020年获得全国锦标赛银牌,2021年作为全运会碗池决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获得银牌,2022年获得国家集训队选拔赛冠军。

在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中,陈烨获得冠军。来源:@人民日报

父亲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碗池

从亚运赛场的夺冠镜头拉回到2个多月前的广东中山。一个有星月的夜晚,天气稍微没有白天那样酷热,中山南区街道一个簇新的室内滑板场里,少年滑手陈烨正在满场子“飞”,如武侠片里的大侠,飞檐走壁,英气勃勃。

陈烨在滑板池里训练,他从一个池“飞”到另一个池,像一阵旋风。记者 缪晓剑 摄

这个15岁少年,在他11岁时已经成为广东省滑板队的运动员:2019年进入广东省滑板队;2020年全国滑板锦标赛男子碗池第二名;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碗池第二名;2022年滑板国家集训队选拔赛男子碗池第一名。

陈烨8岁时与父亲逛体育商店,买回一块滑板,他很喜欢,一直玩。半年后,陈玩钦开了一家滑板店,原因一是他见儿子喜欢滑板,二是身边玩滑板的人太少,他想给儿子营造一点气氛。与此同时,父子俩通过互联网进入滑板世界,陈玩钦搜索大量关于滑板运动的资料、视频,与儿子一起学习,找来适合陈烨当下练习的视频,分析拆解动作。这样一来,父亲就成了儿子的教练,因为在现实中也找不到教练。

由于对滑板的热爱,陈烨有兴趣挑战动作的难度,一点点进行练习,进步在一天天中累积。2018年,10岁的陈烨到北京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比赛,“U系列中国青少年滑板巡回赛”并拿了第三名。这给父子俩很大的信心——原来,自学是管用的。

家附近有一个废弃的商场,陈玩钦让儿子在那里头玩和练习,他做了一些简单的道具放在场地里,例如一个带弧度的斜面,几块滑板垒成的障碍物等等。因出去参加过比赛,陈烨发现自己喜欢玩碗滑,但哪里有碗池呢?当时广州大学城有一个室外碗池,坐两个小时车去吗?这个时候,父子俩都很渴望身边有一个碗池。

陈玩钦又开始从网上找资料了。他发现在外国有人自己做小型的碗池,一想再想之下,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他决定为儿子做一个室内碗池,自己设计自己做!当时陈玩钦是一所小学的音乐和舞蹈老师,积蓄不多,他想:我就试试看吧,失败了也就是失去了那些积蓄。就这样,陈烨有了自己专属的室内碗池。

自制碗池里滑出中国亚运史上最年轻冠军

2019年,11岁的陈烨进入广东省滑板队。新造的碗池天花板有些低矮,但对陈烨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无比开阔的天地,他可以在池里穿梭、翻腾,像一只谁都抓不住的小猴子。

2020年年底,陈烨参加全国滑板锦标赛获得男子碗池亚军;2021年陈烨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碗池项目,获得第二名。陈烨进步神速,当然,那种满场飞的帅气是靠一次次摔跤练就的。打个比方,如果一晚滑50次,起码要摔45次,而且常常是从半空直接摔下。

这个在所有人眼里的超级碗池,在“小飞侠”使用两年后,便随着他的长高和技术的提升而开始不够用了,飞跃起来会撞天花板。此时,“超级爸爸”陈玩钦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去找地方,他要给陈烨造第二个碗池!

训练过程中,父子俩会对技术细节不断进行交流。记者 缪晓剑 摄

地方并不好找,在寻觅了很久之后,终于,在南区街道找到“理想之境”。这是一个正待出租的厂房,面积900平方米,高9米!

2022年9月,自己动手,2023年3月,每一颗钉子都是自己钉的室内滑板场诞生了,规格目前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头的。陈玩钦说,北京、南京各有一个,第三就到中山了。而且前两个都是公家建造,他是自己出资一手一脚搭建的。

在2022年的最后一周,12月24日,陈烨参加滑板国家集训队选拔赛获得男子碗池第一名,这意味着他是全国该项目滑得最好的人。

2023年9月25日中午,杭州亚运会滑板项目男子碗池决赛在钱塘轮滑中心举行。经过三轮比赛的较量,年仅15岁的中山选手陈烨发挥出色,以84.41分,领先第二名0.41分的优势夺得冠军。

15岁的陈烨创造了多项纪录,不仅是全运会史上滑板碗池决赛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及银牌获得者,还是本届亚运上年龄最小的一位广东籍运动员,同时成为中国滑板在亚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获得者,中国最年轻的亚运金牌得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编辑 汪佳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