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沙溪镇作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曾因诞生一批知名服装企业而名满天下。这一次,因为“村BA”,沙溪又火了。

10月28日,中山沙溪队获得首届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冠军。这是“村BA”从地方性赛事晋升为全国性赛事后产生的第一个冠军。

很多人好奇,沙溪队从省赛开始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战胜夺冠大热门——来自“CBA中国第一镇”东莞大朗的球队,捧起了全国首个“村BA”冠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沙溪乡村篮球崛起的“密码”是什么?
这些疑问,只有走进沙溪才能找到答案。
22年不间断的草根联赛
除了服装产业外,篮球是沙溪的另一个江湖。村村有球场,月月有赛事。篮球早已融入沙溪人的生活,刻进沙溪人的DNA之中。全镇共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有着43个村级露天篮球场。
这么多球场,也会有“一场难求”的时候。“晚上天天都在打比赛,去了那么多次都没打着球。”在高德地图里搜索沙溪云汉村球场,地图页面里一条看似吐槽的网友评论,从侧面反映出了沙溪球市的火爆程度。

10月29日晚,沙溪龙瑞村的户外灯光球场,场地中圈里大大的“2023中山村BA”图案格外醒目,一群学生正在分组打三对三。“好波!”场地旁不时发出阵阵叫好声。没有比赛时,村民、学生都会来这里打球。谈起全国“村BA”冠军,村民们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沙溪的荣光。
沙溪篮球的荣光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彼时篮球运动在沙溪开始兴起,鼎盛时期,沙溪的篮球队伍多达30多支,逢年过节最盛大的群体性活动就是举行篮球赛,20世纪90年代沙溪镇各村都有了村级篮球协会。
如今,沙溪的甲乙级篮球联赛已连续举办22年,采用积分升降级赛制,这一举措让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悬念和看点,也提高了联赛的竞争水平。“甲级8支球队,后两名降级,乙级9支队,前两名升级,每支球队都面临压力和挑战,只有提升实力才能在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沙溪镇篮球协会会长刘兆光表示,近几届联赛参赛选手都有近300人,成为人气最旺的赛事之一。
覆盖小学到高中的篮球梯队
完备的青训体系,是一支球队实力不断进步的最大底气。
今年40岁的沙溪队主教练冯汉远身兼中山市篮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山市男篮主教练职务。他是土生土长的沙溪人,在中小学时期就作为球员在省市各级别篮球赛中大放异彩,对沙溪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有着深刻的体会。

“沙溪不断推动体教融合,构建了完善的篮球梯队,面向小学生有U8、U10、U12‘小篮球’比赛,面向中学生有U14至U17的青少年篮球赛,面向成年人有甲乙级联赛,各级别篮球赛事长年不断,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充实了篮球人才库,沙溪镇已经连续六年蝉联中山市冠军,眼下正奋力冲击第七冠。”冯汉远告诉记者。
沙溪篮球的发展,也是“伯乐”与“千里马”双向奔赴的过程,冯汉远等一批退役的优秀队员挑起了为家乡培养篮球人才的重任。沙溪队现役队员刘炜祺日常工作也是一名篮球教练。冯汉远坦言,这种传帮带的模式,可以将沙溪篮球的风格和精神更好地传承了下去。

据介绍,为了提高全镇篮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裁判执裁水平,沙溪每年都会举办教练员培训班、裁判员培训班。“从球员、教练、裁判,到青训,沙溪形成了完善的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篮球青少年茁壮成长,持续提升竞技能力。”刘兆光表示。
近年来,沙溪不少球员被发掘选送至市级篮球队,走出了一批明星球员,如龙山村的高宇锋、涌边村的李衍均、云汉村的刘炜祺、龙瑞村的刘浩源等,他们在校园赛、村镇赛中历练成长,并代表省、市出战了各级别篮球赛事。今年6月,被网友誉为“沙溪科比”的高宇锋还帮助广东工业大学男篮夺得了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冠军。
沙溪模式是中山孕育篮球人才和篮球文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篮球赛事有序且系统化。每年各类篮球比赛数千场,从幼童到成年人,都能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
如果说拥有多个专业俱乐部的东莞篮球是“职业玩家”,那么在乡村遍地开花的中山篮球就是“民间达人”。
青春力量成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一支球队的成功,核心在人,重点在年轻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亦如此。
自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山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乡村大舞台”,在全省率先打造了高校毕业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探索出了“中山样板”。
乡村产业兴旺,也让年轻人愿意留守家乡发展。沙溪队18位队员都来自沙溪各村,其中16位是“90后”,两位是“00后”。全国“村BA”决赛上,24岁的李衍均砍下全场最高的29分。出色的身体素质、扎实的篮球基本功、多样的进攻技巧,让他成为赛场上“最靓的仔”。
年轻人是沙溪篮球队的制胜法宝,也是推动篮球运动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这支球队很年轻,平均年龄26岁,来自全镇各村,有个体工商户、有教师,也有篮球教练等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篮球梦。”冯汉远说,沙溪队最大的特点是“小快灵准”,年轻体能好,可以通过防守反击去抢断、冲击对手,去得分。
年轻人,是赛场上的拼命三郎,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沙溪通过依托“实地互动”机制,搭建“校企融创”平台,释放“政策红包”福利支持青年人才发展,为青年群体来沙溪干事创业、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
“村BA”是中山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到中山乡村治理和发展进程中,用自己的新思维、新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助力乡村振兴。

如沙溪圣狮村,以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为基底,利用街头巷道空间打造特色文化景观,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化活化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不仅吸引了本地年轻人创业,还吸引了不少港澳青年前来发展,900岁的圣狮村焕发了“青春”风采,成为了中山的网红打卡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育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今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十二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三个基本原则: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
乡村因体育而兴,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赛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价值在沙溪已经生动地体现了出来,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正逐渐成为群众的生活方式。
今年8月3日晚,中山市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中山“村BA”)在沙溪龙瑞村球场开幕,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龙狮表演和乡情浓浓的鹤歌鹤舞点燃了现场的气氛。除了比赛,球场周边的灯光夜市人气爆棚,农产品、文创产品、美食等摊位前游人如织,点亮了夜经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据介绍,今年以来沙溪已举办广场舞、全民健身长跑等近10场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些乡村文体活动主打接地气,参与人数众多,人头攒动的观赛氛围、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民俗表演、时尚的文旅餐饮元素等,呈现出了乡村的生机勃勃,推动了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在龙瑞村的村务党务公开栏里,村集体收支情况一目了然,村集体资产规模达6.68亿元,2023年9月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88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正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沙溪篮球队出征全国“村BA”比赛的仪式上,中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表示,希望把沙溪篮球这块“体育名片”跟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沙溪体育产业,为乡村建设赋能。
10月30日傍晚,全国“村BA”冠军的奖品——一头关岭黄牛从贵州台盘村运抵沙溪,凤凰山下热闹喧天的欢迎现场,让人看到了体育运动赋予乡村振兴的活力与魅力。
【统筹】程明盛 吴森林
编辑 张英 二审 陈彦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