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拼经济 奋力夺取开门红丨在手订单近30亿元!神湾江龙船艇开足马力忙生产
发布时间:2024-02-23 来源:中山+

2月22日,在位于神湾镇西南端、被磨刀门水道所环绕的竹排岛上,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龙船艇”)的车间内,一派火热造船景象。切割、焊接、喷涂、打磨……1600多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切割、分段、合拢等几大车间内,加紧作业中。

工作人员在车间作业。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自大年初九正式开工以来,今年在手订单近30亿元的江龙船艇,全速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加班加点保证船舶交付。

今年,该企业的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将全面建成投产,未来将成为新能源船舶、高速海洋执法船、迷你邮轮以及高端客滚船的生产基地,推动公司从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迈向国际一流企业,加快向50亿级、百亿级企业迈进,以海洋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在手订单30亿元
开足马力全速生产

“这3艘正在建造的风电运维船,每艘船总长33米,续航力大于等于500千米,建造周期是12个月,目前即将下水,预计两个月可交付给客户。”2月22日,在江龙船艇的车间内,江龙船艇董事会秘书席方远指着眼前被铁架“包围”、多名工人正在作业的崭新蓝色大船,向记者介绍道。

工作人员在船上作业。  记者 明剑 见习生盖刘宝 摄

席方远告诉记者,江龙船艇从大年初九正式开工,“2023年和2024年我们的订单交付任务很重,一直是满负荷生产,甚至有部分项目春节期间都没有停工。”

据悉,总部位于神湾镇的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中小型高性能船艇细分领域的骨干企业,目前拥有中山分公司、珠海分公司、澳龙子公司、香港子公司,已形成公务执法、旅游休闲、特种作业、新能源船艇四大主营业务。

2023年10月,该企业承建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完成首航,引发业界关注。

记者了解到,2023年,江龙船艇订单不断,公司及子公司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金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120%,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近30亿元。

“目前在手的大部分订单,都要赶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席方远告诉记者。

席方远向记者介绍企业情况。 记者 明剑 见习生盖刘宝 摄

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
全面建成投产

近年来,江龙船艇在巩固国内高性能执法船市场领先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内新能源船、高端特种作业船以及海外市场,进行重点布局,成为国内率先实现新能源船产业化的船舶建造厂商。

同时,在海外市场方面,该企业以港澳市场为起点,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产品已进入亚洲、中东、西非、南美洲等3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并成功开拓大洋洲、北欧等发达国家市场。

外观完成的船舶停靠在码头。 记者 明剑 见习生盖刘宝 摄

2023年,该企业成绩单非常亮眼:承接了长128米、宽26米、型深3.85米的长江文旅用船项目,建造尺寸首次突破100米;交付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氢舟一号”、国内客位数最多的纯电动豪华游船“珠江翡翠”号。子公司澳龙船艇签定并开工155米8万吨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

今年1月,该企业位于神湾镇竹排岛的千吨级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已经全面建成投产。据悉,该基地通过证券市场增发募资3.75亿元,于2021年开工建设。

海洋先进船艇智能制造基地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基地占地60000多平方米,启用国内民用船厂中装载吨位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升船机,建成投产将实现公司产品主尺度、吨位及建造能力的大幅跨越。”席方远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新能源船舶、高速海洋执法船、迷你邮轮以及高端客滚船的生产基地,推动公司从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迈向国际一流企业。

接下来,江龙船艇将聚焦高性能公务执法船艇、新能源船艇、高端特种作业船艇三大赛道,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做到持续领跑行业;另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