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在沈阳市联合主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入选其中,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黄健敏受邀出席活动并领取证书。
记者从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中山现有已认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共558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66处。目前中山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体保存状况较好,未发现明显安全隐患,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保护难度大,部分保存状况一般,存在白蚁蛀蚀、局部漏水、墙体开裂、建筑构件损坏、管线老旧等安全隐患。
2023年,中山在广东省率先实施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全覆盖,设立不可移动文物岁修补助资金,除省文物局已补助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外,针对全市所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工程单个预算总额在5万元以下的日常保养维护项目,进行全覆盖全额补助,积极有效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可移动文物岁修制度实行一年来,通过对扶持方式和制度的创新,有效维护了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弥补了基层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同时,岁修制度的实施助力雍陌村、曹边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完成了雍陌村圣堂庙、曹边天后宫、曹边武侯庙等一批文物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各村通过活化利用好古建筑、老侨房等特色资源,在村落蝶变中引入文物元素,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等,打造农文旅融合爆点,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此外,岁修制度还有效提升了群众修缮私人产权文物的积极性,中共南番中顺临时工作委员会妇女干部训练班旧址、莲塘大街35号民居等一批私人产权文物建筑被纳入补助范畴,有效破解了低等级私有产权文物建筑的保护困境,促进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陈彦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