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海陆空联动!深中通道上演“紧急救援”
发布时间:2024-06-13 来源:中山+

“轰隆隆-轰隆隆”,一架红白蓝涂装的直升机降落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停机坪上,两辆救护车呼啸而至,及时将“重伤人员”安置在机舱担架上。6月13日,广东交通集团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消防救援总队,以及深圳和中山市相关部门,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内联合举行“守护生命通道·2024”综合应急演练。

演练主会场。 通讯员供图

开启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

“各小组注意,现启动隧道火灾一级响应,请根据预案开展行动!”当天上午10时35分,总指挥一声令下,项目多方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响应,交警与路政在深圳、中山两侧相邻路段及所辖收费站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并组成第一救援梯队迅速抵达、封控事故现场、上报相关信息,引导司乘通过中管廊疏散至已交通管制的对向车道,将轻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隧道内消防应急救援。 通讯员供图

演练模拟了深中通道在通车状态下,一辆货车在隧道内因刹车制动失效,连续碰撞满载30多人的大客车和多辆小轿车,并引发火灾,造成多人受伤被困,200多名司乘人员急需疏散转移的复杂情况。演练设应急响应、现场处置、恢复与终止3个阶段,包括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启动响应、交通管控、人员疏散、消防应急救援、现场急救、现场清理、安全评估等12个科目。

通过救护车转运轻伤人员。  通讯员供图
通过救生艇转运轻伤人员。 通讯员供图

在现场紧急处置的同时,监控中心开启隧道内喷淋系统、横向排烟风机,将隧道两侧的智能灯带转成红色警示提醒,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语音广播指引人员疏散,并且不断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送回监控中心。

通过直升机转运重伤人员。 通讯员供图

随即,由路政、消防等组成的第二救援梯队从深圳侧东人工岛进入隧道灭火,营救并疏散客车被困人员。紧接着,急救、养护、拯救等组成的第三救援梯队抵达开展救援,救护车将重伤人员转运至西人工岛,通过直升飞机、救生艇等送往医院。突发事件现场救援完毕后,各专业队伍及时完成事故现场勘验及路面清理,有序恢复道路通行。历经约2小时,演练圆满完成。

演练结束恢复交通。 通讯员供图

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备战通车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世界级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68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底沉管隧道最深处位于水下40米,有6公里长纵坡,且无应急车道、无港湾式停车带、无车行掉头通道,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救援技术要求高。

深中大桥。 通讯员供图

“与建设期应急演练不同,运营期应急演练更突出多维度联合救援行动,各方出动了消防车、救护车、直升飞机、救生艇等多种应急救援装备,除陆地转运伤员外,还开辟了空中救援和海上救援通道,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赢得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长亮介绍,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的有效配合,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这次演练,既是对深中通道通车前准备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目前,深中通道监控中心已开始24小时值班,路政按预定线路有序展开巡查,相关设备、系统正进一步联调联试,为项目通车营运作好充分准备。


编辑 陈彦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