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
发布时间:2024-06-16 来源:中山+

6月16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工程质量通过“大考”,即将在万众瞩目中“上岗”,画上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开创湾区交通发展新格局。

深中通道召开交工验收会议。沈仲 摄

据悉,深中通道交工验收通过后,还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核备,才能正式具备通车条件

高质量通过交工验收

6月15日,为期两天的深中通道交工验收会议在深圳召开。作为项目通车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造价事务中心、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和应急指挥中心等共80家单位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交工验收会。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沈仲 摄

6月15日下午,代表们前往东人工岛、暗埋段隧道、沉管隧道、西人工岛、深中大桥、中山大桥实地察看了工程现场,了解掌握土建工程和交安机电设施等实体外观质量。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沈仲 摄

16日上午,深中通道交工验收会议召开。交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及各参建单位代表的汇报,审阅了工程建设资料,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深中通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深中通道工程规模宏大、综合建设技术难度高,项目开始即制定了以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和‘交通强国’‘质量强国’重大工程标杆为目标,全面落实现代工程管理,积极推行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相继在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设关键技术、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运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高品质、高精度、高工效推进了工程高质量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了广东智慧。”在交工验收会议上,交工验收委员会主任、广东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职雨风给出这样的评价。

攻克“卡脖子”世界难题

深中通道创新了跨海交通集群工程管理新范式,构建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现“一流管理”;全力推行工业化建造和智能建造,研发形成了世界首制6毫米2060兆帕锌铝稀土(镁)超高强主缆钢丝索股等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大国重器,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系统革新了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造技术、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节浮运安装工艺,支撑了深中通道高质量、高精度、高工效建设,形成了“一流技术”;实施精细管理和精品建造,在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中悬索桥、世界首例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领域取得五项突破引领性的“深中质量”,打造了“一流设施”;也培育了一批素质优良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建设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提供了广东经验和中国方案。

“深中通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不仅标志着深中通道内优外美、高质量建成得到了认可,更标志着我们建造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技术能力又实现了飞跃。深中通道打造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未来能应用到其他跨海通道建设中去。”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在现场表示,“深中通道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融合的同时,能够促进要素碰撞,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生产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深中通道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据了解,深中通道房建工程已于15日完成交(竣)工验收。深中通道交工验收通过后,还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核备,才能正式具备通车条件。


编辑  范展颢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