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丨青少年人际与自我成长团体招募——解锁你的社交与成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31 来源: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我与朋友发生矛盾后关系变得尴尬……”
“朋友总是突然疏远我……”
“我担心做得不够好被人议论……”
“新学校没有认识的人,我好害怕……”
“伙伴总是PUA我,但我不想失去朋友……”
“我和别人在一起时还是感到孤独……”
“道理我都懂,但我没法不在意……”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上面的困扰,别担心,你并不是一个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产生各种联系和互动。人际关系既不可或缺,但又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甚至创伤。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模拟日常人际互动的形式,以“感受和试错”替代“讲授大道理”在各种探索活动中体验互动中的困扰,探索新的应对方式,并将尝试将其借鉴到真实生活中。

人际关系团体来源于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Therapy,简称IPT)。心理团体与授课不同,它以“体验和感受”替代“理论学习”,帮助成员突破“知易行难”的阻碍。

旨在为成员提供安全、抱持的空间,成员可以在此过程中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困惑、不被评价和指责地试错、觉察不同互动模式碰撞出的独特火花。

01
在团体中你将收获

1.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成长的伙伴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我们难免被某些棘手的问题“卡住”,可能令人感到沮丧。这些形形色色的困扰将团体成员带到同一个空间,我们可以找到组织,因为世界上很多人遇到了与自己相似的烦恼。而遇到困难的我们,是可以被理解和认可的。

2.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探索我的专属攻略

像升入新学校、接触新朋友一样,团体提供了体验一个人与人之间相识、相知、分别的机会。你可能会在团体初期感到茫然或拘谨,在中期得到温暖的支持,在结束时依依不舍,但你可以在这个接纳、不评判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尝试应用在现实生活里。

3.做自己,也可以不孤单

每个人的特点和选择都需要被尊重。治疗师将创造安全、包容、不评判的环境,我们可以尝试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在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中慢慢扫清“成为自己”的阻碍,并体验到“个性”与“爱”可以兼得。

02
团体会怎么做

1.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治疗师相信,在团体中的任何想法和喜怒哀乐,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任何不好的感受和想法都有其原因。这会是一个接纳、不评判、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环境,我们会在治疗师的引领下,重新理解和珍视自己。我们允许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

2.以体验替代教授知识

我们将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不同的人际互动,觉察自己的状态和表达方式,我们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我正在发生什么”。团体中,成员和治疗师之间是平等的协作者,治疗师将带领大家探索、表达、体验,每个人的感受都至关重要。

3.体验爱与被爱

我们有爱人的能力,也有被爱的权利。人具有自我治愈力,在理解同伴的同时,我们也会被他人所温暖、关怀。我们将与同伴一起放下重担,寻回心灵归属感,它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

03
团体宣传海报

*关于入组:

若您有相关心理困扰,须经门诊咨询专业医生意见,由医生转介参加本团体。

入组前,治疗师将进行约30分钟一对一访谈,初步建立关系、并进一步评估是否符合入组条件。

若评估后认为您的情况暂时不适宜入组,将根据您个人意愿和需求转介个体心理治疗,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也欢迎您在未来做好准备时,再次回归团体。

04
团体主题和内容梗概表

05
怎么参加?

报名方式:

关注并进入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号,点击就医服务,在预约挂号处,选择南朗门诊部->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南朗)--选择日期--选择章杰医生、彭志珍医生预约挂号。

或扫描二维码直接报名。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9月15日。

咨询电话:

0760-85529821/0760-85529820(祁老师)

06
团队成员介绍

李思漫 团体带领者

心理治疗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 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北京校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ZX-23-106)。

接受“中国箱庭疗法第一人”张日昇教授箱庭疗法(沙盘)理论与实务2年系统培养,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情绪聚焦疗法(EFT)、短程心理动力学(STDP)等系统培训。使用以CBT为主的整合治疗取向。

擅长:擅长处理由学业/工作压力、人际社交、家庭/亲密关系、个人成长等引发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与心理困扰。

章杰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免疫学博士后。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和研究工作10余年。

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抑郁/焦虑障碍精准化诊疗。

彭志珍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精神医学硕士;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

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女性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睡眠分会委员。

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16年,经过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系统培训,经过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规范诊断与治疗能力提升培训。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女性心理问题,压力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焦虑、抑郁、情感、强迫等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祁越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儿少心理科护士长;

中山市护理学会精神心理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心理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护理工作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

从事临床精神护理工作多年,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进修。除护理专业培训外,还接受过接纳承诺疗法(ACT)工作坊、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规范诊断与治疗能力提升培训、精神卫生护理管理等多项培训。对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科护理,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获“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山优秀护理工作者”,“单位先进个人”等多项称号。

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护理、沟通技巧、团辅游戏等。

文剑兆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从事神科临床工作十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儿童青少年成瘾行为、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儿童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诊治。

盛秋萍 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南方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以认知行为治疗(CBT)、叙事治疗为主的整合取向;受接受认知行为治疗(CBT)接纳与承诺治疗(ACT)、叙事治疗、人际关系治疗(IPT)等系统培训。

擅长: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以及青少年群体的情绪问题厌学、人际关系问题和亲子沟通等的个体心理治疗。

任翰林 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

精神分析动力学、箱庭疗法,长期接受经典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和箱庭疗法(沙盘游戏)的系统培训,定期参加个体、团体督导及个人体验。

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成人神经症、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问题。


编辑 陈彦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