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枚奥运游泳奖牌!汪雪儿创历史!成长故事揭秘→
发布时间:2024-08-05 来源:中山+

8月5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游泳赛场,中国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队斩获季军,其中中山运动员汪雪儿在预赛中表现出色,助力中国队以第三名的成绩挺进决赛。根据赛事规则,她也荣获了该项目的铜牌,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山选手在奥运会游泳项目中首次摘得奖牌。

中国队选手汪雪儿在咬奖牌。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历经两届奥运会的洗礼,汪雪儿每一次跃入泳池,都是对个人成长的勇敢追求。在巴黎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收官夜,她以一如既往的活泼与可爱,沉浸在这梦想成真的时刻。

她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喜悦:“汪雪儿有奖牌了!”

再战奥运,终圆奖牌梦

为了实现个人的奥运会奖牌梦想,汪雪儿奋斗了整整8年。这期间,她既体验过荣誉的巅峰,也承受过失利的苦涩。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年仅18岁的汪雪儿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止步,但她并未因此气馁。她在朋友圈中写下:“我已经哭完了,把眼泪留在昨天,明天会更好。”

尽管未能进入决赛,但这次经历却坚定了汪雪儿的信念。然而,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她未能入选国家队。

在东京奥运会后的三年中,汪雪儿不断挑战自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她先后在国内赛事中夺得多枚金牌,展现了出色的竞技状态。

汪雪儿在比赛前热身。  图源:汪雪儿微博

来到2024年的巴黎,汪雪儿的目标明确——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尽管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遭遇挫折,但她并未放弃,而是全力以赴投入到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帮助中国队成功晋级决赛。

尽管因战术调整未能在决赛中出场,但根据国际泳联的规则,汪雪儿依然获得了该项目的铜牌。这一规则允许在接力比赛中替换队员,为队伍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奥运夺牌为后辈树立榜样

赛后,汪雪儿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喜悦,她以九宫格图片的形式记录了这一难忘时刻,并写道:“啊!太激动了!我哥拿到了金牌!汪雪儿也有奖牌了!”她的真挚情感感染了网友,也展现了她作为运动员的真实与可爱。

北京时间8月3日晚,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中国队第一棒选手选手汪雪儿(上)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雪儿在预赛中展现出了她的最佳状态,成功为中国队摘得宝贵的铜牌。这一佳绩不仅为她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我们中山体校的游泳健儿们树立了榜样。在接下来的广东省游泳锦标赛中,我们将以雪儿为楷模,全力以赴,勇夺金牌。”当奥运前方传来汪雪儿获得奖牌的喜讯,她在中山体校的教练尚恒庆倍感振奋。尚恒庆正在带领中山体校运动员参加广东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这一消息无疑为队员们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因兴趣班爱上游泳
从中山体校走向世界

出生于1998年1月15日的汪雪儿,自幼便对游泳怀有浓厚兴趣,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她小时候活泼好动,宛如一个假小子。为了让她强身健体、培养毅力,年仅10岁的汪雪儿被父母送往中山体校接受专业的游泳训练。

汪雪儿。(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中山体校主教练张秀荣介绍,汪雪儿在中山体校时便锋芒毕露。汪雪儿起初因为暑假兴趣班接触到游泳,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游泳。

“别看她年纪小,自进入中山体校的那一刻起,就展现出游泳天赋,惊人的爆发力使得比她更早接受专业训练的师兄师姐都游不过她。”张秀荣说。

“她的水感极佳,每次划水都能轻松超越其他运动员。”尚恒庆回忆起初次见到汪雪儿的情景时说,在中山体校的日子里,汪雪儿以惊人的爆发力和出色的冲刺能力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最后15米的冲刺阶段,她总能展现出比同级别选手更高的技术水平。

除了天赋异禀,汪雪儿的坚持和毅力也让人印象深刻。“她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那种‘再坚持一下’的勇气。”尚恒庆赞叹道,“每次训练,她都力求完美,即使在高强度训练的最后阶段,当其他运动员都已气喘吁吁,她依然能够咬牙坚持。”正是这种对极限的不断挑战和突破,成就了汪雪儿在游泳道路上的辉煌。

2014年仁川亚运会,年仅16岁的汪雪儿首次登上国际赛场,便在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斩获铜牌。凭借卓越的表现,她在201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荣誉称号。从那时起,她从中山体校的小泳池出发,逐步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

如今,这位性格开朗、勤奋努力的“小汪”已经在巴黎奥运会上画上了圆满的句点。我们期待在下一站——2025年家门口的全运会上,再次见证她的风采!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