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时代•走读湾区”深圳篇⑤|如何借力深圳的向“新”力?
发布时间:2024-08-21 来源:中山+

空天产业蓄势待发,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在深圳,不仅有数不尽的“春天的故事”,还有一幕幕正在发生的“未来场景”。

亚太星通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深圳星的相关情况。 记者 缪晓剑 摄

作为全国“未来产业之城”第一梯队城市,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成为深圳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43.9%。

从制定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发展规划,衔接深圳“20+8”产业政策,中山向“新”行的路上,能向深圳学习什么?深圳抢占未来经济赛道的探索对中山有怎样的启示?

一座大楼串起未来产业链

深圳宝安中心区,230米高的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亚太星通)总部大楼——星通大厦拔地而起,形似火箭发射架,象征“一飞冲天”。

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亚太6D卫星,就是由亚太星通运营,被称为“深圳星”。

亚太星通发射运营的“深圳星”卫星模型。记者 缪晓剑 摄

不论是远离城市的戈壁滩,还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深圳星”都能充分发挥通信覆盖范围广、不受距离限制、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今年神舟十七号、嫦娥六号返航的直播盛况备受关注,亚太星通为中国航天体系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其23864个基站分布在全球各地,主要覆盖约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积。“深圳星”可为海事船舶提供千兆级接入服务,为民航客机提供百兆级带宽接入服务。依托亚太星通提供的通信服务,两万余个终端“上天入海”无忧。

一颗“深圳星”,串起一条空天产业链。位于黄金地段的星通大厦,不仅是宝安中心区的地标建筑,更是亚太星通作为亚太地区创新能力领先卫星运营商的“地位”象征。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将打造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百亿级规模的产业发展集群区。作为链主企业,亚太星通将发挥产业链连接器、助推器和孵化器作用,打造上游制造、中游运营、下游应用的全链条空间产业解决方案和创新产业生态。

第25届高交会上,由深圳市宝安区承办的空天—低空科技展览会首次亮相,亚太星通及10余家上下游企业“链式参展”,成为深圳空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抹亮色。

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协同性,正是中山部分产业要补的短板。

超常规支持“向空中发展”

没有一个航天发射基地的深圳,何来“向天空发展”的雄心壮志?又如何将空天技术产业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

空天产业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亦是带动万亿经济效益的蓝海。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空天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占GDP比重达到1.4%。机遇在前,谁提前进入赛道,谁就能获得发展先机。

亚太星通的业务运行中心监控大厅。记者 缪晓剑 摄

从产业发展轨迹看,深圳探索发展空天技术产业由来已久。深圳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拥有覆盖空天技术产业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领跑深圳空天新赛道的宝安,2016年就提出了“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抢先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思路,其中内容包括“加快推进亚太卫星通讯产业基地等建设”等内容。如今,宝安的空天技术产业集群现有规模近30亿元,在卫星通信、航空装备、航天材料、卫星天线、无人机等领域培育了重点企业100余家,培育出亚太星通、乾行达、中冀联合、科卫泰、智航无人机公司等空天技术优势企业。放眼深圳全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从卫星研发、设计到制造、运营、应用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持续的政策接力,催生产业聚链成势。2022年6月,深圳发布了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8个未来产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就发展“20+8”产业集群作出系统谋划。空天技术产业,是8大未来产业之一。同年,宝安紧接着发布了加快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空天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企业,产业集群年营收达百亿元。除此之外,深圳编制相关规划、出台多项重点扶持政策,并计划在宝安落户20亿元的空天技术产业基金。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定力,更需要因时因势做出判断、及时调整。在政策“接力”中,深圳体现出超乎寻常的速度和精准性。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目标一个多月后,深圳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因应国内外产业集群演进趋势和深圳发展实际,对“20+8”产业集群门类进行了动态调整,并实施分类推进培育发展,被称为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本。

相比之前方案,不难发现变化。这份方案中,低空经济“进群”,与空天技术产业一同成为“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从原产业项目中分出,单列为一项。方案中,包括这两项在内的7大产业集群,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处于风口期、资源投入大的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深圳明确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

从方案明确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出深圳“向天空发展”“向未来要未来”的雄心壮志。

中山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基础。

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山位于广佛、深港、珠澳三大极点之间,一小时内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将成为大湾区几何中心地段的低空飞行关键节点。

二是产业配套较为完善。既有三角通用机场、阜沙镇通航产业基地、板芙国际无人机(大湾区) 智能生产基地等基础设施,也有福昆航空、御风未来等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还有联合光电、弘景光电、诚进科技、天贸电池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三是应用场景持续拓宽。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在中山正式启动并成功实现首飞。

但在场景应用、产业生态体系、服务支持体系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产业政策。

链式创新培育下一个“种子选手”

透过宝安,可感受深圳澎湃发展的脉搏。

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3万台,集聚超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在这一领域,看似“外卡选手”的深圳宝安,有着独特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去年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中,没有一家整车厂的宝安赫然登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力30强区县”榜单。宝安凭什么?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便能揭晓答案:航盛电子、欣旺达、法雷奥、镭神智能等宝安企业,研发生产了被业界广泛应用的智能座舱、雷达、“三电”系统等配件,在细分市场占据龙头地位,是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的核心支撑极。

在智能驾驶领域,全球每三辆新车就有一辆配备具有法雷奥技术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法雷奥,既是行业先驱又是全球引领者。记者从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法雷奥)获悉,该公司目前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规模最大及产能最大的工厂之一,也是整个集团规模最大的电子研发中心之一。去年5月,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落成,企业在宝安增资扩产,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投资。

放眼全国城区,宝安有其鲜明的唯一性——唯一能同时研制和生产高通量卫星、工业级激光切割机、各类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无人机、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等等。长期在众多细分领域拔得头筹、占据主导,宝安一方面凭借积极营造的良好创新生态,一方面则依靠围绕“20+8”产业集群开展的“链式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产业链零部件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大做强,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也涌现出一批“种子选手”,形成新的发展势能。

宝安经济实力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大关,全区GDP从2020年3847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5202亿元。从2023年1-9月数据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4%,占GDP比重提升至51.3%,新增一个千亿级、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亚太星通基带工程师陈伟豪介绍亚太星通。记者 缪晓剑 摄

从亚太星通大楼俯瞰,前海、宝安欣欣向荣的景象尽收眼底。对标苹果、谷歌总部基地,相当于114个足球场的腾讯前海总部“企鹅岛”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充满未来感的海上“飞碟”造型办公楼已然成型……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应用场景,“未来基因”随处可见。这座充满向“新”力的城市,正蓄势待发,“预见”未来。正向“深中产业一体化”努力的中山,也正该借鉴或者借力深圳的向“新”力。

【总策划】伍学标 李庆辉
【总统筹】 程明盛 林小军
【策划】吴森林 陈晔 黄凡
【统筹】隋胜伟


编辑  张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