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运动员陈艺文:从“坐不住”到“稳得很”的斜杠奥运冠军
发布时间:2024-08-25 来源:中山+

赛场上沉稳大气有王者之风,赛场外活泼开朗有灵气,全身散发着阳光气息与松弛感,这是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一举拿下两枚金牌的中山籍运动员陈艺文,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8月24日,陈艺文做客中山日报社,并接受了记者专访。

巴黎奥运会上,陈艺文搭档昌雅妮夺下了女子双人三米板金牌,为中国跳水“梦之队”取得“开门红”;随后,又在女子单人三米板跳水决赛中稳定发挥获得冠军,帮助中国跳水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了“十连冠”,也为中山创造了夏季奥运会“双金”的历史。

8月9日,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三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艺文获得金牌。图为陈艺文在比赛中。  新华社 发

奥运冠军光环下,回到中山的陈艺文,还是那个留着一头爽利短发、可盐可甜的真性情女孩。谈到个性,给人留下爽朗活泼印象的她竟说自己是“i人”(注:性格内向);说到比赛关键时刻的情绪调整,她认为大赛上比的就是心态,比的就是稳定性;说到自己那一口让人惊艳的英语,她谦虚地表示只是口语好,很多东西当成兴趣爱好就能轻松学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至于中长期的未来规划,她希望:“先好好陪陪家人。如果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希望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准备得更充分一点。”

8月24日,陈艺文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接受专访。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征战】
决赛时调整心态:“我不能失误”

女子双人三米板是巴黎奥运会跳水的首金项目,陈艺文搭档昌雅妮出战,外界对首金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担心她们有压力。“双人项目讲究的是配合和节奏,你得了解搭档的状态,才能作出相应调整,所以我很多时候都会很关注雅妮。”陈艺文说,在双人项目中因为互相为依靠,心态上更为放松。

8月9日晚,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上,昌雅妮首跳出现小小失误,为中国队守住金牌的压力来到了“双保险”陈艺文的身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确保中国队能够卫冕这块金牌。当时,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有任何失误。”陈艺文坦言,在那一刻她的心态有了变化,从“我想跳好”,变成了“我不能失误”,表面上从容不迫的她其实内心十分紧张。“这个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其实比赛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怕输。”她说道。

“平时累积的训练量已经能够让我们把动作做得非常漂亮了。在重要比赛中,比的就是心态和稳定性,单人项目中需要竞争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陈艺文说,当时她迅速调整并平复了心态。

比赛中,陈艺文一路稳健发挥,每一轮都拿到高分,最终以376分的巨大优势获得金牌。队友昌雅妮的状态也越来越好,逐渐赶超各国选手,最终摘得铜牌。

陈艺文接受专访。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荣耀】
用平常心看待奥运会

夺冠后,陈艺文上演了跳上领奖台的经典一幕,致敬2004年刘翔加冕雅典奥运会夺冠颁奖瞬间。而亚军麦迪逊、季军昌雅妮也十分配合陈艺文的登场。

回忆起这一刻,陈艺文感慨地说:“国际跳水运动员之间的氛围一直很好,大家每年参加四五次国际比赛,有时候见面次数比见家里人都多。”她与麦迪逊已认识四五年,是关系很好的老朋友,大家都认为可能不再有这样同场领奖的机会,于是想留下些特别的回忆。

对于拿到两枚金牌,为中山实现了夏季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陈艺文谦逊地说:“我现在都觉得很惊讶,有点难以置信的感觉。”为让自己的心态更平稳更好一点,陈艺文会刻意逼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奥运会,让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前进。

让陈艺文高兴的是,因为她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了跳水运动,看到了中山,也为中山体校的师弟师妹们增添了很多前进的动力。陈艺文说,当时自己进入跳水队,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拿到奥运冠军,只是靠着每一天的努力与挑战,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我希望大家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专注当下,不要过多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陈艺文说道。

回望自己的奥运之路,陈艺文说,其实离自己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近时,是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她会告诉自己不要过于在意结局,好好享受当下。“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是独一无二的。”

【友谊】 
与昌雅妮性格互补,且相互信赖

近几年,勤学苦练的陈艺文飞速成长。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战胜老将王涵夺得女子三米跳板金牌后,她便逐步成为国家队主力。在巴黎奥运周期,陈艺文大放异彩,有着近乎完美的竞赛履历。除了今年初的多哈世锦赛她输给了队友昌雅妮之外,在所有重要的国际、国内赛事中,陈艺文保持全胜,与昌雅妮合作也从未让女双三米跳板的冠军旁落,堪称“梦之队”在女子三米跳板项目上的最佳接班人。

奥运会的备战训练有多苦,或许只有运动员和教练才能深有体会。“我们平时的训练量积累下来,就是靠肌肉记忆已经可以发挥得特别好了。”陈艺文告诉记者,日复一日大量的运动,同样动作的不断重复,直至成为身体的下意识动作,再加上夺金的期望,很难不让人觉得沉重,但这些看似单调枯燥的日子里,一起并肩作战队友间的友谊就变得特别亲密。

赛前,大家的精神状态都非常紧绷。“训练堆量的时候,我和妹妹是一边抱怨一边吭哧吭哧跳,训练没停过,嘴也没停过。”陈艺文口中的妹妹便是搭档昌雅妮,两人既是双人赛中可以互相交付信任的战友,也是单人赛中为了中国队夺金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的伙伴。

7月27日,中国选手陈艺文(左)/昌雅妮展示金牌。来源:新华社

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陈艺文总带着阳光灿烂的笑容,但她在心里却认定自己是“i人”,而看起来腼腆的妹妹昌雅妮却是“e人”性格(注:性格外向)。“我们一起出去的时候,需要问个路或者在奥运村里想跟别人换徽章或什么纪念品,都是她去帮我开口。”陈艺文说。两人私底下性格上的反差与互补,使得双人合作时格外有默契,互相成为对方安全感的来源,对彼此信赖。

【征途】
备战全运会,期待下一个奥运周期

今年25岁的陈艺文,难免被人提及年龄。事实上,和十米跳台运动员出成绩比较早不同,25岁正处于一个跳板项目的“黄金期”。郭晶晶首夺奥运会女子三米板冠军时是23岁,施廷懋在里约拿到第一枚三米板奥运会金牌的时候也是25岁,蝉联奥运冠军时正值30岁。目前技术和身体素质都在巅峰期的陈艺文,在洛杉矶奥运周期仍将为国征战女子跳板。

“目前,我最希望的是能好好陪伴一下家人。”奥运夺冠后,陈艺文与家人的故事也逐渐家喻户晓,温暖有爱的家庭一直是她情绪稳定、无忧无虑往前冲的底气。

赛前,为了形体更好,让动作看起来更飘逸,陈艺文达到了自己成年后的体重最低值。为了在比赛时更专注,她会刻意地让自己适当保持饥饿。陈艺文笑着说,跳水要穿紧身泳衣,小肚子可不能出来。如果体重大的话,动作的完成度和观赏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中山短暂的停留时间里,陈艺文品尝了许多中山美食。“在我们可选择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吃。”她开心地说。

陈艺文在《中山日报》报纸上签名留念。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几天后,陈艺文将作为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一员到访香港。接下来,她将好好备战明年的全运会。“这个周期下来还有挺多东西需要去消化,目前还没有做更长远的规划。希望自己能好好调整心态,在下个奥运周期到来的时候,能够准备得更加充分。”

In her childhood, Chen Yiwen once acted in movies, did commercials, and danced ballet. As she grew up, Chen Yiwen taught herself English, and dabbled in photography.  Recently, this excellent diver who made the history of winning two gold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for Zhongshan, visited Zhongsha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enter and shared her growth story.

【统筹】谢琼 闫莹莹 
【编导/主持】杨骐玮
【文字】闫莹莹 方馨娉
【摄像】黄艺杰 盖刘宝 
【摄影】罗杨鸿  
【后期】黄艺杰
【设计】蔡文强 
【翻译/英文二校】甘颖 饶梅芳


编辑 侯海影 杨骐玮   二审 曾淑花 谢琼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