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时代·走读湾区”系列综述|“链主”引领 “雁阵”齐飞
发布时间:2024-11-05 来源:中山+

交通一体化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深中通道的建设,拉近了中山与深圳、广州两大创新核心城市的距离。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方面,已经从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且产业多样性和协同效应日趋明显。

近年来,中山直面土地碎片化的瓶颈,坚定不移打响低效工业园改造攻坚战,有力推动存量土地再解放,重塑城乡形态和产业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同步规划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腾出来的宝贵空间,应该怎样规划布局产业?日前,中山日报社启动了“大桥时代·走读湾区”系列报道,采访团队把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经验作为重点之一,在3个多月的走访中,东莞创新生态的营造,深圳在空天技术产业的长期布局,佛山借“工改”布局机器人智造城等案例,均是通过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迭代升级,进而形成利于长远的良好产业生态,吸引了企业的集聚,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展。这些,都给中山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路径参考。

2024年11月5日03版

思考1
主动融入,找到深中产业联动机遇

随着技术革命带来产业更替、传统制造业成本的大幅提升,中山已经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本次走访中,深圳宝安区的产业如何长远布局“嵌入”深圳市的产业发展,给中山带来了启发。

发展空天技术产业,是国家顺应大航天时代发展做出的决策。作为一座没有航天发射基地的城市,深圳尝试了一条与传统航天重镇不同的道路:发展航天技术,布局商业卫星,聚星成链。而宝安区,更是领跑深圳空天技术产业新赛道,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成功打造大湾区首个百亿级空天技术产业基地。一方面,宝安区充分依托其原有扎实的产业配套基础,机场资源优势,在深圳众多片区中先行一步。另一方面,宝安区从长计议,沉下心来打基础,紧跟国家、深圳政策,持续推出政策“连招”——2016年,提出了“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抢先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思路;2022年,发布《宝安区加快空天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年发布《关于推动空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把握空天技术对制造业和对经济发展的牵引、溢出、倍增效应,打造宝安区空天技术产业领头羊地位。

丰翼无人机赤湾航站,工作人员从刚抵达的无人机上取出快件。(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与空天产业相同,汽车产业发展,也是宝安区嵌入深圳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得意之笔,从“边缘”配套产业开始着手,着力引进龙头,构建配套优势,逐步形成深圳汽车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宝安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宝安区都是以发展工业制造业为主,在整个深圳“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大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规划中,宝安就重点布局了“17+2”。提前布局和主动融入,积蓄了产业的后发动力。

一桥之隔的中山,制造业基础扎实、配套完善,有条件“嵌入”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产业发展。例如今年,中山就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一方面,中山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圳产业发展的方向,迅速融入、招引培育深圳产业链布局所需,在深中产业一体化发展中提供中山所能。另一方面,要紧跟国家、深圳市、宝安区的政策,出台中山自身相应的细化政策,要能够吸引产业链延伸企业落地布局,慢慢形成深中产业的连片发展,打造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集群。

思考2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效创新激励机制

中山如何储备未来产业,通过创新驱动为产业发展后劲蓄势?东莞“松山湖模式”敢于“无中生有”,建立鼓励创新、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值得学习参考。

顶层设计要高位谋划,引入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和尖端人才,才能带动更多创新资源。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已经陆续孵化了三四家公司。其中,中科晶益(东莞)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围绕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产高端铜材,目前已设有两家工厂,每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并已完成A轮投资。由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恩哥院士领衔的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及装备产业化团队孵化的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也已完成A轮过亿元的融资,成为材料实验室园区最赚钱的公司。这些都是因为孵化的创新团队顶尖科研成果在市场上博得了先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依山而建,黄褐色五边形围楼错落有致地“生长”在群山和荔枝林之间。(图片资料)记者 文波 摄

其次,要建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创新生态。“松山湖模式”搭建了一个良性运作的系统,为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全周期、全方面支撑,让一个个项目走向市场,并获得了真金白银。比如设立理事会制度,材料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理事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不讲行政级别,没有编制,能够吸引他们“聚居”的是价值的实现和激励机制。现在,材料实验室每年有100多个项目排队,实验室每年筛选3-5个。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是最核心的创新要素,激励机制要更加灵活、人性化,以市场为导向,把更多的激励给到团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考核指标不是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了多少专利,而是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销售了多少、客户是否认可、得到了多少社会融资等等,这都是面向市场考核。而同时,在转化过程中,较大比例的收益分配给团队,这样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发自内心把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减少干预。针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遇到的难点、痛点和本地产业特点,一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有助于发挥企业和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招商部门要用超前的眼光和专业的能力去谋篇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招引优质项目。此外,科研扶持基金也要关注创新过程和后续转化,而不仅是重奖成果。在扶持科研团队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不撒胡椒面,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思考3
培育“链主”,带动产业“雁群”发展

在布局高新产业方面,要有等待产出的耐心,前瞻培育或引入“链主”企业,带动“雁群”的发展。

由于国内小鼠模型研究起步较晚,不少技术都曾被国外“卡脖子”。佛山的广东药康集团科研团队通过不断攻关,终于成功取得突破。公司成立仅6年,其商品化小鼠模型品类便从最初的9000多种迅速增长到2万多种,成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上游产业链的全球巨头之一。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快速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创新,还离不开政府支撑。佛山市看到了企业落地后在填补上游产业链空白,助力当地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破解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重要作用,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助力企业落地。数年间,该企业累计为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大学等超过200家知名药企、高等院校、三甲医院提供实验动物重要支撑。除了推动下游产业链的壮大,该企业在佛山本土成功开发了一批上游企业,在当地形成一条强大的上下游产业链。

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实验小鼠。(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在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链”式思维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智造城是由村级工业园改造而成的,彼时,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土地出让价远低于市场成本。在签订土地出让协议时,政府与园区便立下了约定,比如机器人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园区内必须要有10家产值不低于2亿元的企业等,在布局上就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在大族机器人这家“链主”企业的带动下,机器人创新的种子迅速在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内长出一片产业森林,从2021年启动建设到现在,该智造城已陆续签约了160多家高新企业、初创企业,超七成来自广州、深圳,其中已有120多家企业投产,科技型企业占比达36%,基本已聚齐了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以协作机器人为核心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位于广州南沙的广东医谷·国际医疗产业创新中心,2014年扎根南沙,已集聚35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孵化出47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从单一的投资型企业到如今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巨头,说明了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精准引进链主企业,进而吸引其上下游企业的入驻,广东医谷得以在短短几年内构建起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

中山通过“工改”腾出了空间,接下来怎样构建产业生态圈?通过走访,首先是通过政府服务,为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设定科学合理的准入门槛,确保入园企业符合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低质低效企业的无序扩张;同时,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筑好巢”“引来凤”之后,政府、园区也应同时做好“固巢养凤”的服务工作。构建产业生态与运营服务平台,为产业链提供市场、技术、人才、资本、生活配套等全方位产业配套服务,并注重园区氛围营造、长期规划与短期成效相结合,助力园区更好地优化运营管理策略,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总策划:伍学标 李庆辉
总统筹:程明盛 林小军
策划:吴森林 陈晔 黄凡 
文字统筹:黄凡
采写:“大桥时代·走读湾区”采访团队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