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山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4-12-24 来源:中山+

12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委托,组织我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到中山,围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视察组一行先后奔赴中山市南区街道、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对中山市在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绿色制造、人才引进以及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深入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在中科富海参观。见习生 张景天 本报记者 明剑 摄

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视察组细致聆听了关于园区概况、科研主攻方向、尖端设备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汇报。随后,他们前往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见证了低温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在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视察组了解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视察组参观了天成实验室与德华中国芯科技馆,认真听取了企业关于运营状况、产业布局、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例及未来发展蓝图的介绍。

期间,视察组成员对中山市凭借科技创新力驱动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长东:

李长东透露,尽管他已三次造访中山,但此次视察还是见证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中山在科技创新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深度参与者,我对风光电‘一体化’技术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李长东认为“中山在科技创新上展现出的活力与决心,以及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高效速度,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已超越了我们的最初设想。中山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追求,预示着它在新兴产业领域、绿色制造业方面将拥有无限潜力,未来我觉得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山应该能跑到全国前列。”

李长东展望:“考虑到未来布局,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储能业务的蓬勃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与公众接受度的持续攀升,中山作为大湾区黄金内湾的战略要地,无疑将成为公司布局网络的关键节点。期待在中山播种希望,共同见证并参与中山乃至整个大湾区新能源产业的辉煌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谭角村党支部书记张恒:

张恒曾在中山基层工作数年,对中山怀抱深厚的感情。此次的中山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视察,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他亲眼见证了中山在传统经济升级和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谈及近年来中山在“工改”“治水”和城市管理方面的提升,张恒赞不绝口。他认为,中山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瞩目。“尤其是今年深中通道通车后。”此次视察之行,对张恒来说,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激发了他将中山经验带回家乡。“我希望能够把中山的好项目、好经验带回家,让谭角村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希望将中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融入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当中。”张恒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亚:

刘亚指出,中国进出口银行一直以来都将制造业作为支持重点,广东省分行的存量贷款中,制造业贷款占比高达38%。中山以其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基础,成为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她透露,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均是进出口银行支持的重点。

刘亚提出,通过此次视察,了解到中山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在金融方面有重大需求。未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紧密围绕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目标,结合中山产业特点,开拓更多针对性强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

黄达昌作为江门的人大代表,在广东省团代表分组时毅然选择了中山,他深信两城联动发展将带来无限可能。黄达昌表示,随着政府引导与市民认知的提升,“珠中江”一体化发展的概念日益清晰,城市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产业合作领域亟待深化。

他强调,中山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更在技术创新与大湾区概念上展现出非凡魅力。“参观了中科富海的制冷设备工厂,见证了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生产应用的完整链条,深刻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在此得以充分释放。”黄达昌表示,中山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