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丨中山“文化惠民”直达基层,为群众生活添色彩
发布时间:2025-01-17 来源:中山+

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照出一室书香。退休后来中山定居一年的东北人温湧波,每天早上都步行15分钟走进华侨公园内的香山书房,沉浸在书香中。

开在风景里的香山书房,主题丰富的各类共享文化馆,让优质文化资源能够直达基层的“邻里文化家”,以及让历史文明随时出现在眼前指尖的“云上中博”、智慧图书馆……2024年,中山市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让市民在“以文惠民”中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

据统计,中山已建成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1家,成为中山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华侨公园香山书房。 记者 文波 摄

新空间
打造百姓身边的香山书房

华侨公园香山书房布置很有格调,环境很好,里面书籍也很丰富,我还喜欢在公园散步。这里离我家很,真的非常方便。”温湧波笑着说。在全市105家各具风格的香山书房中,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便利和享受。这些书房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成为连接社区和居民心灵的纽带。

不搞大拆大建,嵌入式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艺术空间,将优质文化资源直接送到老百姓身边,以香山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在中山发展迅速、成效亮眼。每个书房的选址都别具一格,多位于地段优越、风景优美且人群辐射范围广泛的地方,由此形成了“书房+公园”“书房+居住小区”等多种创新型的新场景新业态,极大地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惠及度、便利性和影响力。

从香山书房的分布情况来看——

●约40%位于乡村(社区);

●约30%位于公园、景区、商圈、产业园区与企业;

●还有约30%位于住宅小区与校园。

例如: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展现出现代园林风格的独特魅力;

——沙涌学(旧址)香山书房尽显华侨文化特色;

——桥头稻田香山书房主打田园风格;

——中山市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展示本土非遗资源;

——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中山市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 记者 缪晓剑 摄

这些各具特色的香山书房如繁星般不断涌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逐渐成为中山文化生活的地标建筑。

香山书房的卓越表现获得了众多荣誉:

●由传统民居建筑改建的“雍陌香山书房”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

●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荣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格子空间香山书房和荔景苑香山书房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桥头稻田香山书房入选“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TOP60”;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非遗主题香山书房荣获“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 记者 缪晓剑 摄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中山清晰明确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路径以及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近年来,中山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工作方案》《香山书房服务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范》等多项制度文件,明确了建设标准、服务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工作指引。

“在香山书房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我们也坚持了低成本建设、低运营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原则,通过盘活利用闲置物业,有效整合多领域资源投入建设,并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中山纪念图书馆副馆长赵嘉俊介绍。

从数据上看,在已建成的逾百家香山书房中,有38%是由原街区自助图书馆升级而成,59%为改造其他现有场馆升级而成,新建成的仅占3%;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投入占比约40%、镇村投入约占33%、社会力量投入约占27%。这种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的物业设施,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为中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山还秉持“大文化”理念,不断探索公共阅读服务与其他业态的融合方式。如今的香山书房功能丰富多样,除了具备基本的“藏、阅、借、还”等阅读服务功能外,既拓展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型演出等复合功能,也能够根据群众的需求灵活“变身”艺术演出、文艺展厅、阅读沙龙等多种平台,成为承载多样化文艺活动的新载体。

据了解,2024年,香山书房人流量总计约352.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外借图书约66.4万册次;全市香山书房举办的活动场次约800场,活动服务人数约22.6万人次。同时,香山书房还积极发挥服务社会的“大作为”,通过发动全市3.9万文旅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建立起志愿者(义工)名单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有实力、有情怀的力量参与香山书房的建设管理,使其逐渐成为中山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兴城的重要阵地。据统计,香山书房志愿服务月均开展活动约850场次,服务人数近2000人次,服务时长超过6000小时。

新气象
“共享文化馆”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

为了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能惠及基层群众,中山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提出了“共享文化馆”的理念。这类文化馆由社会力量举办,具备面向公众服务的文化设施、空间和服务能力等条件,并且能够常态化地以优惠或免费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特色化、主题化、普及化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服务。

“共享文化馆”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成功覆盖了市内多个乡镇。群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丰富的文化项目。例如:

●在香山粤剧文化馆,粤剧爱好者能欣赏经典剧目,又能参与互动体验,感受传统粤剧艺术的魅力;

●在中医药文化馆,可以通过药材辨识、香囊制作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在沉香文化馆,能够亲身体验沉香制作工艺,领略其独特的香气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刺绣文化馆,可以体验刺绣的细腻与精巧,感受传统刺绣工艺的独特魅力。

“共享文化馆”形成了多个文化服务阵地,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或微利性文化服务,如艺术培训、展览、讲座等。

此外,中山通过遴选一批优秀且具有特色的共享文化馆以及文化馆之友,成立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乡村艺术委员会,这成为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又一亮点。该委员会旨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乡村群众提供一个创造艺术、分享艺术的平台,培养乡村艺术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

沉香文化馆。 记者 王云 摄

新服务
“邻里文化家”打通
基层文化供给“最后一公里”

在板芙镇的“盈悦·邻里文化家”,三层楼共4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被合理规划为自助图书馆和邻里文苑,并在楼宇架空层设置有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邻里闲庭”,同时配备了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健身活动服务。在镇内多个部门的支持下,这里还设置了健康咨询室、慢病管理工作室、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日间老人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以及430课堂、长者饭堂、母婴室、志愿者之家、青年社区学院学习基地、暖蜂驿站、爱心驿站以及社区服务“一站式”平台等涵盖文化、健康、民生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这是中山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邻里文化家”,也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范例。

板芙镇的“盈悦·邻里文化家”。

通过“邻里文化家”这一项目,中山让文化服务设施、资源、人员和活动能深度融入群众的邻里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适应性,中山将“邻里文化家”项目纳入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市、镇(街道)文化部门依据住宅小区住户的需求,以“菜单式”“订单式”向“邻里文化家”配送包括文艺演出、辅导培训、讲座、展览展示、文化鉴赏、非遗传承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新精彩
公共文化数字化开创更多可能

轻轻一点获取中山文旅信息,一张地图了解中山非遗项目,用数字技术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山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山文旅云”平台、中山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智游中山”、中山非遗地图、“云上中博”等创新服务,正逐渐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中山将统筹利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工程的数字资源和资源数据库,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不断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更加精彩。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