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桥下是块泥地,现在增加了人行横道,还可以手动调节红绿灯,方便又安全。”1月22日,提及105国道板芙段桥下空间的人行横道,家住周边的市民梁伯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点赞。
增加人行横道只是板芙镇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绿美桥下空间的缩影。板芙镇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工程师涂桂荣介绍,去年以来,板芙全镇改造及盘活桥下空间面积超2.7万平方米,实现了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
塑造“绿美通透”桥下景观带
郁郁葱葱的大叶油草铺展开来,中间点缀着翠芦莉、鸭脚木、春羽等植被,形成高低错落的绿美桥下景观带,不仅有效扮靓了桥下空间,还降低了管养成本。
“几个月前这里可没这么美观,周边居民经常违章过马路,硬将绿化带踩出了一条烂泥路。”涂桂荣说,105国道贯通板芙南北,沿线分布很多居民楼和厂企,居民过马路需求很高。但由于道路快速化设计,居民需要绕行才能过马路,极其不方便。
因此,结合国道沿线群众日常出行需求,以及现有跨线交通路口情况,板芙镇对桥下空间进行整体谋划、一体打造。具体措施为:在适当位置建设跨线人行通道,并安装手动调节红绿灯、地面标识、指示标牌等。经改造,105国道板芙段共增设跨线人行横道3个,有效杜绝了群众翻越护栏,以及长距离绕行而“被迫”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保障了群众安全通行。
记者了解到,板芙镇还对105国道沿线人行道进行改造,并将多年前修建的人行隧道重新优化。通过将隧道陡坡改为缓坡、翻新亮化灯光、人行隧道内外美化绿化等措施,增加了群众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度。“人行道平整舒适了,大家才会去走,而不是走机动车道。”涂桂荣说,借助桥下空间绿化美化契机,全镇提升改造了105国道板芙段人行道16公里。
从“杂乱无序”向“美化利用”转变
板芙镇金钟涌流域污水处理厂周边古神公路、西环高速公路桥下空间(以下简称“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也曾因环境“脏乱差”、设施老化,成为全镇的“消极空间”。“以前这里的环境杂乱无章,晚上不敢带孩子来散步。”回忆起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的闲置地,居住在周边的李女士说,以前这里杂草树木丛生,道路路面破损,夜间照明不足,非常不方便大家生活出行。
为推动高架桥下空间从“杂乱无序”向“美化利用”转变,破解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利用困境,板芙镇依托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在市治水办、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整治金钟涌流域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因地制宜增加绿化草皮面积约9900平方米、硬底化铺装面积超8500平方米,打造出水体复绿、堤岸绿美的开放式滨水空间。
此外,板芙镇治水部门联合教体文旅部门,结合全镇文体教育工作计划,在污水厂周边桥下空间新建3个篮球场,并增设了桥柱文化彩绘、文化引导和打卡标识等元素,为居民营造出亲水近水生态休闲运动空间。
“我们还结合附近厂企项目的闲置场地,将其连片打造成了一个可供市民游玩、休憩的公共空间。这样做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板芙镇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作专班负责人唐代军透露,目前该工程已完成95%,届时将成为板芙滨水休闲的新标杆。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