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官微发布最新消息,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各中小学校将全面推进校园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且确保课间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
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据悉,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山市各中小学校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各学校利用晨练或下午课后每天组织20-40分钟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探索实施上、下午各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
对于课间活动时间,学校和学生要有效利用。要制定课间体育锻炼指引,引导所有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严禁占用课间时间上文化课,确保课间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构建三级体育竞赛体系,学校每年举行春季或秋季学生运动会(体育节)。
![](https://zsrbapp.zsnews.cn/upload/20250213/280f22f915dc8f43d906bf5a5eb2665b.png)
优化创新课程编排
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山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各镇街各校在落实《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基础上,优化课时统筹,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
中小学校压减超标超量文化学科课时,增加的体育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统筹安排,把每天1节体育课编入课表。
中小学校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优化课时安排。鼓励学校设置特色活动课程,体育活动课可根据内容合班或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进行。
保障场地设施配备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表示,加大场地设施新建、改扩建力度,配齐建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器材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校区)或新建学校建设体育场馆和游泳池。
各中小学校不断完善运动场地与教学场所的物理隔离,构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保障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鼓励学校体育场馆节假日等时段对外运营。
全面完善评价机制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加大过程性计分比重,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培养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建设校园体育品牌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新周期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广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进校园活动,加强棒球、攀岩等中山特色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积极普及学生游泳教育,创造条件在中小学开展游泳教育教学。建设学校体育品牌项目,培养品牌教师,创建品牌学校,推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要求,各镇街各校要将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列入重点工作计划,校园综合体育活动的调整需要各镇街各校及时调整教学秩序,调整教师工作安排,共同行动起来。
长图制作/徐璇 文字整理/张英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