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五桂山街道:农房风貌改造工程让162户村民喜提“新房”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源:中山+

从村中古树到特色农房,从青山绿水到菜园花圃,在桂南村的每一个步履、每一处转弯,都能发现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和谐融洽的景象。

2月11日,记者走访桂南村获悉,五桂山街道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工程,在3个多月内完成了南桥村、桂南村162栋农房的改造工程。村民新春入伙“新房”后,房屋周边环境、“四小园”景观、道路绿化等也面貌一新。农房加速蝶变,五桂山利用生态优势加快打造典型村文旅名片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旗溪村一些村屋外墙翻新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漂亮。记者 余兆宇 摄

从顾虑到欢喜
“一房一策”保留农房记忆

走进五桂山桂南村旗溪52号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嘉宝果、人参果、番石榴等老果树挂满果实,菜圃里的番茄和甘蔗茁壮成长,蜂蝶飞舞,鱼池清澈,石桌石凳点缀其中。

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院,在去年12月之前,还是一片破旧杂乱的景象。78岁的毛桂山是一名退休教师,一家五口在这里居住了近40年。上世纪70年代,他和邻居们一起挑沙建起了老房子;上世纪80年代,加建了临街的两层半住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逐渐老化,住宅外墙马赛克脱落严重,顶棚锌铁棚陈旧不堪……

旗溪村村民毛桂山家的农房外墙焕然一新。记者 余兆宇 摄

2024年10月,五桂山街道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工程,旗溪52号被纳入改造范围。起初,毛桂山一家对改造持观望态度,但在桂南村“两委”干部的耐心沟通和积极引导下,他们逐渐打消了顾虑,欣然接受了改造方案。为响应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号召,毛桂山一家还捐资了888元。

为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五桂山街道“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和桂南村“两委”干部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托以新村民、专业智力团队、老村民共同参与的“1+3”人才共治协商机制,收集专业意见;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房一策”的个性化改造方案。

毛桂山(左一)夫妇和年轻人在自家院子开心聊天。记者 余兆宇 摄

针对毛桂山家的房屋情况,村里提出了“保留历史风貌,提升居住品质”的改造思路:对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两层半住宅楼进行整体翻新,外墙全部更换为新的墙砖,顶棚以新材料和工艺建成既美观又耐用的样式;对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则尊重毛桂山儿子的意见,内部结构不变,仅粉刷外墙,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提升整体风貌。去年12月施工队进场动工,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改造工作。

改造完成后,旗溪52号焕然一新,毛桂山还邀请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老师和同学来家中做客。“以前家里比较破旧,很少请亲戚朋友来做客。现在改造好了,大家都愿意来。”毛桂山笑着说。

文旅“礼品包”收益
助力农房大改造

在旗溪农房风貌改造重点示范巷道里,一处墙边攀爬着金银花的农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推开旗溪81号的院门,庭院里精心摆放着许多茶花、小榕树、桂花等造型盆栽,错落有致地种植着茼蒿、荷兰豆和芹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旗溪村村民杨阿姨正打理自己的“小菜园”。记者 余兆宇 摄

“这个房子是当年我和老公一起去河里挑沙建起来的。”杨阿姨摸着墙上的洗石米,思绪回到了过去。杨阿姨从广西嫁到桂南村时,夫妻二人住在村里一处老房子,房子老旧不堪,他们便决定另起新屋。砌墙刷漆、铺上洗石米,1995年房子的第一层完工,四年后又加盖了一层,建好后三个月不到,老房子就塌了。这座新房子成了杨阿姨一家的新港湾,历经数十年风吹雨打,当年的新房子也逐渐成了老房子。

“院子、屋子的墙身有很多黑斑,墙体也有不少裂缝,下雨的时候还会渗水,很多地方都有锈迹。”杨阿姨一家深知老房子年久失修不翻新改造的危害,所以当得知村里要对老旧农房进行改造后,她第一时间表示支持。

彼时,桂南村推出了“我爱我家·和美悦享”项目,发动村民自愿捐资用作农房风貌改造工程统筹资金,杨阿姨当即捐出了500元资金。“这点钱当然不够翻新改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很大,非常感谢。”杨阿姨说。

除了政府出一点、村民出一点,桂南村还依托当地文旅资源推出了“我爱我家·和美悦享”礼品包,里面包含民宿、美食、乡村游、研学课程等优惠活动套餐,收益全部用于桂南村“百千万工程”项目中,“我们农房风貌改造的部分资金就是来自这里。”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党总支副书记古卫南说。

杨阿姨在院子里给蔬菜浇水。记者 余兆宇 摄

有了资金支持,去年12月,包括杨阿姨家在内的一批老旧农房正式开始施工。“一个多月就翻新好了,裂缝修复了,墙体也不渗水了,斑驳的墙身也刷上了新漆,庭院感觉更亮堂了。”在翻新后的小院里,杨阿姨照料起蔬菜绿植来更舒心了,“有种新年住新房的感觉,过年时亲朋好友到家里拜年,都很羡慕我们。”

此外,杨阿姨家对门距离三四步的一处农房,屋主不常回村。杨阿姨发现,该农房的窗台砖石摇摇欲坠,建筑碎料不时跌落,存在安全隐患。在村“两委”干部上门沟通农房风貌改造工程时,她主动反映了这一问题,并建议对邻居的外墙和窗户进行改造。如今,邻居家的窗台稳固如新,“只是举手之劳,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更美好的居住环境。”杨阿姨表示。

引来村咖民宿
连片打造五桂山农文旅名片

在农房风貌改造工程启动前,桂南村便有部分本地村民自费将自家农房改造成咖啡厅、餐馆、民宿等,吸引了一批新村民进驻村子改旧房、谋新机。

旗溪一家知竹尝乐餐馆便是本地村民自费将自家农房改造而成的。在这里上班的杨阿姨说:“这家房子原先的构造、外观和我们家差不多,我们改造时也有参考。现在村里房子变漂亮了,村貌环境也好,越来越多人来桂南游玩。”

旗溪村一些农房经过改造,变身为特色文创店,以吸引年轻人到来。记者 余兆宇 摄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与特色文旅,让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成了桂南村的一张农文旅名片。今年春节,五桂山街道客流量同比增长了25.17%。“改造完成后,我们也加强了文旅宣传,节假日来桂南村、来五桂山的游客数量有所提升。”五桂山街道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符彬表示,将在桂南村完成3A级景区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村内基础设施,利用生态优势加快打造典型村文旅名片。同时以密林水语度假区项目为契机,发挥典型村带动作用,全面铺开五桂山脉连片农房风貌管控工作,提升镇容村貌,增强全域文旅投资吸引力。

旗溪村许多村屋外墙翻新后变得漂亮。记者 余兆宇 摄

目前,五桂山已逐步实现“政府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资本出一点、村民出一点”联合出资模式,共投入募集各类资金超2000万元。其中,知名侨资企业完美公司捐款500万元用于桂南村、南桥村农房风貌提升与和美乡村建设。“我们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加强资金统筹。”符彬透露,南桥村作为省级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计划今年全域完成农房风貌改造,目前已制定了初步方案。龙石村与长命水村也将同步做好农房风貌改造规划。

【统筹】记者 黄凡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