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早晨,位于南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楼顶的农场热闹了起来。来自该中心的几名学员摘下农场内成熟的蔬菜,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将蔬菜打包好,带上计量称,前往南朗市场摆起爱心菜摊。这个爱心菜摊是南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2023年创新开启的一项名为“小能菜摊”的辅助性就业项目。每逢周五,该中心便组织部分学员把在农疗基地种植的蔬菜进行售卖,一年多来,这个辅助项目获得了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不仅帮助学员们实现了就业梦想,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学员自产自销
售卖所得补贴给对应个人
“卖菜咯!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无农药、无污染的青菜,快来买……”“小能菜摊”位于南朗市场内部,摆放好蔬菜后,学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吆喝推销,有的负责称重,有的负责算钱记录,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不到1个小时,他们带来的蔬菜便销售一空。

“学员们不仅仅是卖菜,这些蔬菜也是他们自己种出来的。”南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社工项目负责人张南森介绍,近年来,该中心开展农疗康复服务,学员们在专业农艺师的指导下,在两个农疗基地种植生菜、茄子、玉米、辣椒、油麦菜、冬瓜等时令蔬莱,并负责浇水、除草、施肥、防虫等管理工作。
一开始,他们种植的蔬菜主要自己吃,后来发现蔬菜收成很丰裕,于是萌生了售卖的想法。2023年6月,在南朗市场和多方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小能菜摊”职业康复项目正式开启。

张南森说,他们除了线下摆摊售卖,还利用微信群、公告板等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粉丝顾客线上预定。光顾菜摊的顾客多是附近居民、临近商户以及热心志愿者。当日,如有剩余的蔬菜,他们还会出售给长者饭堂。“我们按照时令季节种植蔬菜,一年大约会种植4至5批,每批蔬菜大约能售得1000元,售卖所得会补贴给相应的学员。”张南森说。
给予学员重新回到社会的勇气
记者了解到,这个辅助项目帮助学员们走出家门实现了就业梦想,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菜摊现场,今年27岁的阿杰(化名)有条不紊地帮顾客打包挑选好的蔬菜。如果不仔细询问,你不会发现他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我患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在疾病影响下,我有时候会很狂躁,但有时又像得了抑郁症,非常低落。”说起病情,如今的阿杰坦然而冷静。
阿杰在来康园中心前,他曾短暂打过零工,但因病情反复,慢慢没了生活信心,最终留在家里选择了封闭自己。2022年,阿杰来到南朗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后,参加各种康复项目或活动。在参加“小能菜摊”以及政企共建车间等就业项目后,他有了明显变化。“现在病情没复发过,情绪也变得更稳定,通过这些项目走出家门,增加了与人交流的机会,更给予了我重新回到社会的勇气。”阿杰期待地说,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社会再就业,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人生。
看着学员们认真忙碌的样子,张南森信心满满:“‘小能菜摊’让学员们成就感十足,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也充满期待。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推广和宣传拓展顾客,另外通过不断丰富蔬菜品种,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