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四海,中山强乐电子研发出国内行业首条自动绕音圈生产线丨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5-02-24 来源:中山+

“相较于传统机械需要23人完成的音圈生产工序,现在我们的自动线仅需3人即可完成,真正实现了生产工艺的全自动化。这一变革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2月24日,中山市强乐电子有限公司总特助汤鸠鸣站在该公司自动绕音圈生产线前介绍,这是扬声器生产行业国内首条自动绕音圈生产线,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音圈生产由外购向自主研发制造的蝶变,更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降幅高达25%。

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
数字化转型转出新天地

“自动绕音圈生产线在去年研发成功投产,只是我们公司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大力推行自动化改革,去年,我们还针对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投资超400万元,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汤鸠鸣介绍,这些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投入,让公司在低迷的环境中焕发新活力,2024年公司产值比2023年增长34%。

强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据介绍,去年,中山强乐电子还成功导入了自动视觉打胶机、自动压鼓纸设备、自动化外观检测系统及自动装磁路生产线,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实现了生产流程从人工向自动化的顺利过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赢得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商的信赖与合作。

“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强劲需求,也体现了我们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运营效率提升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分析,我们预计2025年的产值将较2024年再增长20%以上。”汤鸠鸣介绍,未来三年内,强乐电子将继续投入1000万元,用于推动自动化转型的各项举措,将实现生产线上同等工艺下至少40%的用工减少。

“通过数智化转型,公司不仅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山强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主管杨超群表示,强乐电子的这一系列自动化改革举措,不仅在公司内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行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自动化进程。

建有国际标准的消音房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走在中山强乐电子的生产车间,可见各条生产线上各种不同规格的扬声器,有笔记本电脑的、电视机的、汽车的……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最为特别的是,公司这还建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消音房,为产品的研发和测试提供了先进的硬件环境。

强乐公司的员工正在值班上岗。见习生 张景天 记者 明剑 摄

“我们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中山和重庆,中山作为集团总部,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更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团队,这些优秀的员工不仅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还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汤鸠鸣介绍,除却优良的设备,要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为此,中山强乐电子汇聚了行业内的精英人才,共同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据介绍,强乐电子已成功设计出了8+1天空音模组。该款音组凭借卓越的音质表现和独特的天空声道设计,取得了客户认可,与此同时,笔电喇叭开发组创新设计的超线性音组和双面喇叭音组,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成功超越了目前市场上传统喇叭。

另外,强乐电子在喇叭核心基础材料上,又开发出了弹性更好的音膜材料,以及耐折性更好的铜线材料,为喇叭提供更出色的音质以及更可靠的性能。这几项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音效的迫切需求,提升了产品在音频产市场的竞争力。

“我们目前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台北建立了五大营销中心,为我们的扬声器逐步名扬四海进行筑基。”汤鸠鸣表示。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