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重点企业——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超级工厂”,翠亨新区重点企业——中山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陆续投入使用,阜沙镇重点企业——精威智能二期项目预计今年七月投产、沙溪镇服装龙头企业——巨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即将动工……连日来,中山+记者兵分多路,先后走访中山近10家重点科技企业,发现这些科技企业在中山“工改”政策的助推下,或新建厂房谋发展,或增资扩产创新突破。3年来,中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累计近5万亩,为产业发展腾出宝贵空间。这些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有信心加快发展,坚定扎根中山做大做强。

安装设备不停产
科技创新不停步
“目前,我们新厂房的设备安装接近一半,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全部投入生产了。此前半年,公司一直在一边安装设备,一边生产产品。”接通记者电话时,广东安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旺说,新项目之所以快速落地见效,得益于阜沙镇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全程“保姆式”办证服务。“作为企业,我们理应加速发展回报阜沙。”
2021年底,安可科技二期工程(增资扩产项目)“冠柔新材研发制造基地”开建。该项目占地超过10亩,主要研发和制造新型薄膜材料。项目落地前,阜沙镇跟进项目的代表积极沟通市有关部门、项目方、设计单位、审图单位等,全力缩短报建各个环节办理时限,从拿地到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直至开工奠基,仅用了40分钟。
2月20日,记者在冠柔新材研发制造基地看到,从6楼乘大货梯逐层参观到1楼,大多楼层安置有先进的制造设备,正在快速生产。制造基地投产后,安可科技的产能将翻倍。为确保订单,张庆旺已经飞往北京,参加2月21日举办的北京雅森汽车用品展览会,并在B2馆花重金打造了安科集团的展厅。“国家对民营企业非常重视和支持,作为企业家,就要加倍努力,在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上提升水平,在研发和销售端下足功夫,才能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张庆旺说。

在中山江波龙科技园内,记者看到二期项目也已完成竣工验收,并陆续投入使用。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及公共事务总经理姚家帅表示,该企业转型为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后,通过技术、制造、品牌体现价值,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创新服务。
中山江波龙科技园二期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建设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园区主要由研发大楼、嵌入式存储测试中心、数据中心存储专线、智能物流仓储等几大功能区域组成。根据规划,研发大楼、嵌入式存储测试中心专注于商规级、工规级、车规级存储器的测试生产线,扩大高端存储测试产能。

“二期项目将配合江波龙自研测试设备和测试软件,专线落成后将扩大企业级存储数倍产能,生产交付能力持续攀升。”姚家帅透露,随着二期项目的全面投入使用,江波龙深圳总部也正式迁至鸿荣源前海金融中心,与中山存储科技园隔海相望。“深中通道通车之后,深圳与中山两地的产业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预计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姚家帅说。
二期项目即将动工
数智化转型添新动能
全自动裁床精准切割布料,机械臂灵活完成衣片抓取,AGV智能物流车沿着既定轨道有序配送物料,颜色各异的裁片正通过自动吊挂系统传送至工人手中……记者在沙溪镇服装龙头企业巨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看到,厂区早已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今年,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预计上半年产值将增长10%以上。”望着忙碌的生产线,巨邦科技执行董事苏永盛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巨邦科技早在2014年就引入了国外的全自动吊挂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0%,人员需求下降10%,成为服装行业数智化改造升级的先行者。近年来,该企业不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但受场地的限制,始终未有根本性的突破。
市场端的变化倒逼着产能进一步升级。苏永盛透露,过去企业是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外贸订单的不确定性增强,倒逼企业不得不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眼下,我们正积极拓展B2C市场,为了满足这种转变,我们必须不断扩大产能和提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并即将启动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总面积超3.3万平方米。”苏永盛说。
除了配置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和全流程数字孪生管理系统,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外,在空间设计方面,新厂房也将按照工业4.0标准进行规划,为未来引进现代化高端设备预留空间。苏永盛预计,项目2026年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服装1300万件,年产值突破5亿元。
投资上亿元实施增资扩产,进一步证明了企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正如苏永盛所言,这是企业借助“工改”东风,实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站在崭新的规划蓝图前,苏永盛望向忙碌的生产线:“我们要建的不仅是厂房,更是面向未来十年的智能制造平台。”
中山翠亨新区首个供地增资扩产项目——中山国昌荣电子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不仅提前一年实现达产,还同步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成为中山翠亨新区“工改”助企业就近增资扩产的典型案例。

在国昌荣电子全新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高密度印刷线路板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快速试产量产。像这样的全自动生产线在国昌荣总共有15条,它的功效可达原先的3倍以上,人员节约80多人。
该企业副总经理荣安国透露,国昌荣一期项目工程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工改专班通过整合南朗工业区低效工业空间而来,占地50亩。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建设多层及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生产基地,打造“无人工厂”和“关灯生产车间”,曾经的低效产业空间,将向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空间转型。
记者了解到,国昌荣一期项目已于去年12月投入使用,比预期整整提前了1年。该企业又马不停蹄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1759.97平方米,建设1栋4层厂房,总建筑面积32745.16平方米。“我们计划购置自动压合线、自动钻孔机、显影连蚀刻线、自动曝光机、VCP线等设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打造数字化示范工厂。设计产能为10万平方米/月,达产年产量为12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首层底板浇筑,预计2025年10月投产。”荣安国说。
投资建设“超级工厂”
开拓海外市场
广东精威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智能组合秤的科技企业,在智能定量分装领域掌握多项关键核心技术。2022年,根据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精威智能向阜沙镇政府申请用地,计划增资扩产建设二期项目。
在阜沙镇的支持下,当年底,占地19.4亩,投资额约1.3亿元的精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依照约定,精威智能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2.5亿元,年税收贡献1250万元。

精威智能二期项目就在距离老厂房大约100米远的地方,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目前进入装修办公场所阶段,设备安装调试随后即可进行。“因为办公场所装修和需要通风的时间较长,因此安排在了前面。按照事先规划,新厂房将于今年7月投入生产。”精威智能董事长尹云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在加快对新厂房装修的同时,老厂房一刻不停在运转。2024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了12%,今年第一季度订单比较充足,预计营收增速将提高至20%,顺利实现首季度“开门红”。
对于新厂房投产后,产能大幅提升,会不会担心订单跟不上的问题,尹云兵表示压力还是有的。“我们已经制订计划,加大‘出海’抢订单的力度,确保新的生产线正常运转。”尹云兵说。
见到中山市松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伟时,他正在古镇镇会展中心南侧的松伟高端灯饰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松伟灯饰总部)第九层监工,“时间非常紧,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我们需要在2月底把总部搬到新厂区,并确保在下月上旬产业园全面投产。”谢伟说,届时企业将举办产业园正式投产仪式,已经向国内外1600多名采购商与合作伙伴发了邀请函。
记者看到,松伟高端灯饰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的自动化立体成品仓、物料仓已经调试到位,自动化产品老化检测、产品质量检测系统也已就位,产品数字化网络正在测试中。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将于一周内到货,而后全面安装调试。考虑到产能将增长三倍,该企业已经提前布局,成立海外事业部,准备招兵买马,将编制扩大到30人,大幅度拓展海外市场。
松伟照明创立于2003年,凭借不断改革创新,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在全国拥有接近1200家门店,覆盖国内97%以上县级市。谢伟接受采访时说,松伟照明通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生产厂房和办公场所早已不够用,不得不在外租借了6处场地,用作生产制造、物流仓储,每年需要付出高昂的租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松伟照明总部项目是市镇两级2023年重点增资扩产项目,也是“住改工”重点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 1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中心、企业总部大楼等,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52亿元。
在火炬开发区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吞吐着精密物料,身着无尘服的工人在智能中控系统前实时监测生产数据。“我们的订单情况良好,目前已排到3月份。”台光电子相关负责人指着数字看板介绍,一季度产值预计同比增长60%,2025全年产值更有望突破50%的增长。
这家扎根中山二十载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站在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前沿。作为全球高端智能手机线路板基材核心供应商,台光电子凭借无卤系列产品的技术优势,连续多年稳坐细分市场头把交椅。这样的硬核实力,助力企业成功跻身中国高端多层覆铜板行业10强,更吸引大量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中山,助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AI技术浪潮的到来,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新动能。在民众街道新落成的项目工地上,打桩机的轰鸣声与钢筋碰撞的脆响交织成产业升级的乐章。去年9月奠基的高性能覆铜板与粘合片项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占地300亩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混凝土泵车舒展长臂,一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基础施工,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这个总投资32亿元的“超级工厂”,将推动火炬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更有效形成全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聚。
中山台光电子总经理庄欣颖透露,目前AI电子产品市场发展迅猛,新型电子产品更新日新月异,对更小、轻、薄、高性能的电子基材需求逐年增加。该企业扩建新厂将以此为契机,引进技术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营收和税收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为中山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中,中山的区位优势持续释放磁场效应。“大湾区1小时供应链生态圈,能让我们的产品3小时内送达珠三角任何客户。”庄欣颖算着“区位账”: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技术溢出、深中通道带来的物流提速,以及中山市“拿地即动工”的政策红利,共同构筑起企业增资扩产的底气。随着新质生产力在这片热土加速集聚,一条以AI芯片为牵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链,正在珠江口西岸强势崛起。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