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记者从中山市医疗保障局获悉,3月1日起,我市正式落地实施国家组织人工耳蜗集采工作,将极大减轻听障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人工耳蜗是人类感音器官的替代品,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最有效的医用耗材。过去,高昂的人工耳蜗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在,随着中山集采政策落地,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据了解,本次人工耳蜗集采共有5家企业中选,包括奥地利美迪乐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3家外资企业,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2家国内企业。本次集采的人工耳蜗类耗材(包含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的价格,从原先的平均20余万元大幅下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高达75%。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还特别选入了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意味着植入这类耳蜗的患者未来可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无需担心植入体与医疗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目前,中山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公立医院包括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按照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每年可为全市患者节省医疗费用支出约270万元。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