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越休越累?原来你的“躺平”是假动作丨我爱问AI
发布时间:2025-03-02 来源:中山日报

近日,话题#周末不虚度指南#上热搜,指南从规律作息、参与社交、户外活动等方面给予建议,吸引众多网友评论。其中一则留言关注度较高、互动频繁:“为什么周末没干啥,还是觉得很累?”

另有网友形象地形容这种感受:“我不是在过周末,而是周末从我身上‘碾’了过去”。不知道大家是否“同病相怜”,总感觉周末过得特别快且稀里糊涂的,或者明明有事要做,却只一味躲懒。回想起来,自己既没有好好休息放松,也没有充实感,甚至很疲惫……

为什么会感觉累?周末该充实些还是空闲点?周末怎么过更有趣?听听没有周末的“聊天搭子”AI怎么说。

中山日报3月2日融媒版专题报道。

问:为什么周末休息了,却还觉得累?

AI:这个问题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明明周末啥也没干,却累得像被生活“暴揍”了一顿。休息是一门艺术,不是躺平就能学会的。

“假休息”综合征

你以为躺平刷手机、追剧是休息?错!你的大脑正在疯狂处理信息,眼睛盯着屏幕,手指不停滑动,身体看似放松,实则比上班还忙。大脑表示:“我明明在加班,你却以为我在度假?”

这种“被动娱乐”会让大脑持续处于低强度应激状态,反而消耗更多精力。

生物钟混乱

不同于工作日,周末突然睡到中午,生物钟直接懵圈:“我是谁?我在哪?”这种混乱会让身体觉得更累,就像时差反应一样。

心理负担

周末虽然没干活,但脑子里可能一直在想工作的事:“周一要交的报告怎么办?”“老板会不会突然找我?”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干活还累。你的大脑就像个24小时不打烊的“焦虑便利店”,周末也照常营业。

“能量黑洞”式饮食

周末放纵自己吃吃喝喝,高糖、高油的食物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身体为了消化这些“能量炸弹”累得够呛。血糖波动会让人感到疲倦,消化系统加班加点工作,能不累吗?

缺乏运动

周末躺平一整天,血液循环变慢,肌肉僵硬,身体反而觉得更累。就像一台机器,不运转反而会生锈。

“社交能量”耗尽

虽然你没干啥正事,但可能刷了一整天短视频、朋友圈,或者跟朋友聊了一堆八卦。这种“虚拟社交”也会消耗心理能量。你的大脑可能只想静静,你却让它一整天都在接收各类信息。

“周一恐惧症”

周末快结束时,想到周一又要上班,心情瞬间沉重,身体也跟着“提前累”。这种心理压力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释放皮质醇,让人感到疲惫。

问:曾经一档辩论节目的辩题是《如今的我们更应当学会享受忙,还是享受闲》,这值得去思考。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强度高、喜欢“卷”,周末应该充实些还是空闲些?

AI:这简直是现代人的“灵魂拷问”,毕竟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可能是“卷不动又躺不平”,周末是忙是闲,咱们来好好掰扯一下:

享受忙VS享受闲

享受忙:周末不卷,何以卷天下?

充实周末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忙碌能让人感到生活更有意义,尤其是完成目标后的满足感,能有效缓解焦虑,让自己更有底气面对周一的“暴击”。

享受闲:悠闲周末,躺出新境界

悠闲周末其实是给大脑和身体“重启”的机会。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脱敏”,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避免倦怠。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以及沙发上的薯片。

如何平衡充实与虚度?

“虚度但不空虚”:虚度不代表刷手机到天昏地暗,而是做让自己真正放松的事,比如运动、听音乐、晒太阳。

“二八法则”:80%的时间用来放松,20%的时间用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周末两天,你可以花半天学个新技能,剩下的时间尽情休息放松。

“微充实”:不用把周末排得太满,做一件小事就好,比如读几页书、做一顿饭、散步。

周末无论是充实还是虚度,关键是要让自己感到“可控”和“满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最重要。

问:周末怎么过更有趣?请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给建议。

AI:内向型人格(喜欢独处、安静)

推荐活动:在家看书、看电影或追剧,享受独处的时光。

尝试冥想或瑜伽,放松身心。

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绘画、编程或写作。

整理房间或布置家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外向型人格(喜欢社交、热闹)

推荐活动:约朋友聚会,一起吃饭、聊天或玩桌游。

参加线下活动,比如市集、展览或音乐会。

组织一场户外活动,比如徒步、露营。

尝试新的社交体验,比如参加兴趣小组或俱乐部。

行动派(喜欢忙碌、充实)

推荐活动:制定一个周末计划,完成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

去健身房或参加运动课程,释放能量。

短途旅行,探索附近的城市或景点。

尝试一些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攀岩、潜水或马拉松。

创意型人格(喜欢艺术、创作)

推荐活动:进行艺术创作,比如绘画、摄影、写作或音乐。

尝试手工DIY,比如陶艺、编织或木工。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艺术展览。

学习一门新的艺术技能,比如乐器或设计软件。

思考型人格(喜欢反思、规划)

推荐活动:复盘过去一周的工作或生活,写下自己的感悟。

制定下周或下个月的计划,明确目标。

阅读一本有深度的书籍,或者听一场有启发的讲座。

尝试写日记或博客,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成长。

助人型人格(喜欢帮助他人)

推荐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比如做志愿者。

帮助朋友或家人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搬家、修理等。

参与社区服务,比如清理垃圾、植树等环保活动。

捐赠闲置物品或资金,支持慈善事业。

冒险型人格(喜欢新鲜、刺激)

推荐活动:尝试一项新的极限运动,比如蹦极、滑翔伞或冲浪。

去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探索未知的风景。

参加一场即兴表演或脱口秀,挑战自己的胆量。

尝试新的美食或烹饪方法,满足味蕾的冒险。

今天是周日,你会怎样度过呢?作家余华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认为人生有时候是要堕落一下,如果每天都过得很紧张,人生没有意思。”许多人习惯了一直朝前快步走的生活,却忘了有时候,“慢”也是一种“快”。周末时光,充实或躺平,适合自己就好。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让自己从疲惫和焦虑中解脱出来,回归真我,去思考、去感受、去成长,就是有意义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独立与清醒,在压力重重的现实中把握心态与节奏,是过好周末、享受生活的终极秘籍。

(内容来源于DeepSeek)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