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亮点回眸
发布时间:2025-03-27 来源:中山日报

全年完成地方立法5项,作出决议决定20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7项,开展专项监督26项、执法检查5项,任免“一府一委两院”及人大机关工作人员149人次......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作为人大工作的主题主线,始终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大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始终把握住人大工作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助力定位,始终以“干在一线”的精神状态,务实高效做好立法、监督和代表等工作,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

立良法促善治,地方立法合时、适度、有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制定立法计划、推进立法程序、统筹立法工作、保障立法质量等各个环节上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坚持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布局和结构,新增中山市经济研究院、中山市企业家协会等立法联系点,着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地方立法的“直通车”、代表普法的“示范点”、法规实施的“助推器”。及时修正《中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建立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面对面立法会商机制,推动成立中山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地方立法合时、适度、有效,立法质量稳步提升。

改造后的松苑(横)街小区。记者 缪晓剑 摄 

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中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中山市排水管理条例》立法,作出《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优化人居环境的决定》。其中,联合珠海市开展的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立法,协同构建了15个方面的制度机制,为全省协同立法尤其是流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优化人居环境的决定针对市容环境、田间看护房、农贸市场、桥下空间、三线整治、违建处理等难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切实明晰了各方职责,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改革。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年度报备率、规范率、审查率均达100%。加强“立法+监督”两个融合审查,将备案审查刚性要求融入本市相关地方法规执法检查方案,并对所涉规范性文件开展联合审查监督。相关经验在全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座谈会上作重点交流推广。


善监督出实效
监督贯穿全年度、
覆盖全镇街、体现全过程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聚焦牵动全局的“百千万工程”,精心谋划《聚焦“强、美、治”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年度“一号议案”,并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督办问效。通过联合监督、专项监督、视察调研等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深入部门和镇街基层,全力推动8项主要目标任务落地见效,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等系列重点工作走深走实。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中山绿美生态,听取审议市政府有关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深入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履职月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植树2928人次、打造代表林56处、植树39642棵,推动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

板芙镇13个代表联络站点(室)开展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组织360多名市人大代表按镇街为单位开展集中视察活动,深入调研“一号议案”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全市汇总有关问题82个,提出意见建议138条,协调推动解决问题53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年度专项工作报告会,面对面磋商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一号议案”按期高质量办结,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持续监督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助力政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能力与水平。持续监督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强化三种意识
代表工作改革扎实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以强化角色意识、担当意识、榜样意识为基础的代表工作改革,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市人大代表律师正在接受市民咨询。记者 黄靖怡 摄 

强化“两个联系”机制。建立“每周一走访”制度,密切与人大代表日常联系,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全年邀请2000余人次市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论证、建议督办、专题调研等活动,拓宽代表参与人大工作渠道。代表联系群众12000余人次,收集反馈群众诉求,化解500余件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彰显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联络站“站站共建”“站组协同”“站点延伸”模式,推动律师行业代表联络站与镇街代表联络站共建,组织代表进站到点监督评议巡回审判、检察听证等司法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镇街村头巷尾与群众互动交流,全年通过联络站点室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坦洲镇代表联络站的工作个案入选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特色案例。

强化代表建议办理。坚持“提、办、督、激”全流程闭环推进,全年交办大会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274件,除转参阅件外,建议已经全部办复,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创新采取人大、政府、代表、群众四方共商共处共督模式,以及“现场联动协同处理”方式,持续跟进督办,推动了南三公路(黄圃至三角段)道路改造工程复工建设等一批受到基层和群众称赞的好事实事。

细作“分内事”
务实高效推进人大“四个机关”建设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是基础。市人大常委会着眼“四个机关”建设和“四个充分发挥”作用定位,注重把党建引领、调查研究、数字赋能和上下联动有机融合,深耕“责任田”、细作“分内事”,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

市人大代表、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负责人、社区驻点团队、社区代表、楼长代表、物业代表等围绕小区治理召开党群流动议事厅进行多方会谈。(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中山住建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全方位加强基层人大工作指导。指导镇街探索开展“代表请您讲”“代表来了”“代表应民声”及代表网格化履职等特色活动。坚持同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全市各级人大一体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加强交流互鉴,形成联动格局。阜沙镇“榕树头下察民情,下沉履职暖民心”的做法,获评第七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202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决胜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奋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和“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以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为牵引,保持“干在一线”的精神状态,依法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在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取得新成效,为更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完成改革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和监督保障。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全年计划安排审议法规6件,其中初次审议3件、协同立法1项、新提交审议2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项、专题询问1项;开展计划预算审查监督8项、执法检查4项、专题调研25项。具体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坚持高举旗帜,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提升新境界。

二、坚持立法引领,在助推中山法治建设先行示范上展现新作为。

三、坚持精准监督,在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上彰显新担当。

四、坚持人民至上,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上谋求新突破。

五、坚持系统观念,在高水平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上取得新成果。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