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感受“无废”理念,中山举办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30 来源:中山+

3月30日,时值“国际零废物日”,‌五桂山街道旗溪村香樟公园草坪上一场以“无废中山 绿享未来”为主题的“国际无废日”特别活动在此举行。活动由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五桂山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通过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艺术创作和沉浸式互动,生动呈现中山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吸引线上线下近万人次参与。

上午10时活动启动,中山市“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演绎改编版《如愿》宣传“无废文化”。随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石油分公司、中山市五桂山桂南学校、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作为“无废城市细胞”代表登台分享经验。

活动现场。记者 闫莹莹 摄

中石化通过油泥减量技术实现危废源头削减,推广光伏充电、电子化服务,打造“双管双控”环保标杆。桂南学校则将环保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开设“生态砖制作”课程,利用矿泉水瓶填塞塑料制成墙体材料,厨余垃圾转化率达98%,成为中山劳动教育创新案例。中山益达则创新无水酵洗工艺,将单条牛仔裤耗水量从1500升降至7桶,污泥处置成本降低40%,获评“绿色工厂”。

活动后,市民手持互动集章卡,穿梭于香樟公园、不荒樟书屋、香樟市集、太和桥和篮球场五大主题打卡点,一边学习无废知识一边赢礼品,沉浸式感受“无废”理念。

市民李女士带着用旧牛仔裤改造的托特包,正带着5岁的女儿参加低碳大闯关活动。她边指导女儿闯关,边向女儿讲解“无废”理念在生活中的运用,希望以此培养女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家里的垃圾我们要做好分类工作,像一次性的塑料产品我们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另外生活中要注意节约哦……”

市民积极参与活动。记者 闫莹莹 摄

在“以书换蔬”摊位,市民们纷纷拿出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换取新鲜蔬菜,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绿色手工坊”内,心灵手巧的市民们各显神通,将旧衣物改造成宠物新装,将旧轮胎、饮料瓶等变成一件件实用又美观的物品;“不加塑”涂鸦墙则在大家的尽情挥洒下,变成一幅独一无二、充满环保寓意的绚丽画卷,引得路人纷纷拍照留念。

市民沉浸式感知“无废”理念。记者 闫莹莹 摄

据介绍,自创建“无废城市”以来,中山通过成立“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打造“无废中山”IP代言人“小8”;开展“无废文化”科普活动入学校、进企业、下基层活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扩大“无废文化”知晓度,让更多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无废城市”。

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中山市在线建立管理平台,利用视频监控、蓝牙电子秤等方式,实现了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此外,将1.4万家危险废物产废企业纳入平台管理,并建立大医院上门收运、小医疗机构“快递式”收运的医疗废物收运模式。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每年33.6万吨,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每天25吨,实现医疗废物100%市内焚烧处置。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