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神湾菠萝“甜蜜出圈”!市民游客纷纷“抢鲜”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中山+

视频拍摄、剪辑:记者 罗杨鸿

近年来,神湾镇深耕“菠萝IP”,通过农文旅融合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4月2日,记者走进神湾镇丫髻山森林公园,只见漫山菠萝硕果累累,掩映在田间地头,游客们或穿梭林间体验采摘乐趣,或在山脚下的咖啡书吧小憩“打卡”。随着清明节、“五一”假期的临近,神湾镇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菠萝产区正迎来一场“甜蜜风暴”——登山采摘、研学体验、非遗夜市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果农收割菠萝。记者 罗杨鸿 摄

今年4月底神湾菠萝迎来最佳赏味期

“农历三月,菠萝开始进入成熟季,最适宜采摘温度大约在28℃,超过35℃的高温会晒伤菠萝。”神湾镇高佬强果场负责人陈建强向记者讲解菠萝的最佳赏味时间。据了解,神湾菠萝最甜蜜、汁水最多的成熟期在今年4月底,“五一”假期将会迎来一个丰收季,预计田头供果价11元每斤。

据悉,神湾菠萝采摘期集中在每年的3-5月,近年来经过新品种的培育,整个采摘期延长至每年的10月。

神湾菠萝开始进入成熟季。记者 罗杨鸿 摄

陈建强对挑选菠萝非常有心得,拨开带刺的菠萝叶,他展示了一个超过两斤的神湾菠萝。“传统的神湾菠萝是金山种菠萝,有大有小,目前本地陆续上市的也是这个品种。”他一边用镰刀大力砍割菠萝,一边手势熟练地给记者削菠萝。记者品尝到的神湾菠萝甜度非常高,汁水充沛,芯脆甜。

“一颗神湾菠萝要经历一年半的种植才能成熟,整个过程都是有机种植的。”陈建强说道。在果场的储水池旁,堆积了花生皮发酵的有机肥,非常原生态。高佬强果场地处神湾镇丫髻山向阳的一片沙地,于2022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是神湾镇第一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果场,其生产的菠萝于2025年2月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神湾菠萝甜蜜“出圈”
游客畅享多元体验

当天下午,在龙小镇生态农场菠萝果园内,游客们穿梭其间,享受着惬意的田园时光。龙小镇生态农场场主谭志辉告诉记者,“今年的神湾菠萝甜度飙升,吸引了大批大湾区的游客专程驱车赶来,只为抢‘鲜’一口菠萝的独特香甜,周末人流量翻倍,线上订单根本停不下来。”

丫髻山部分餐饮店推出的“菠萝鸡”。记者 罗杨鸿 摄

夜幕降临,传统手法烹制的招牌“菠萝鸡”、神湾菠萝制出特色饮品“神湾菠萝冰”,以及各类传统非遗文化活动等,都吸引了市民游客品尝。来自石岐的游客蒋益成和法国友人结伴从城区自驾来到丫髻山,体验采摘神湾菠萝的乐趣。“这里空气清新,神湾菠萝甜脆可口,外国朋友赞不绝口,朋友圈一发,亲戚朋友都让我代购。”蒋益成手持金黄的菠萝,满脸笑意。

小水果撬动大产业
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曲

神湾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红梅介绍,目前神湾菠萝种植面积约3800亩,年产量达5500吨左右,年产值超1亿元。随着神湾菠萝知名度提升,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神湾镇神溪村第一书记黄其平表示:“今年菠萝收成良好,清明节和‘五一’假期预计人流量较去年增长两到三成,清明节3天假期我们将安排志愿者疏导交通。”

面对游客激增,神溪村开启“宠粉模式”。黄其平称,“我们不仅要让菠萝甜,更要让游客玩得舒心。”为缓解丫髻山交通压力,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神溪村加快推进神湾菠萝销售集市改造项目。

黄其平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神溪村修复古神公路二期两侧村庄道路,亮化提升丫髻山进出道路,增设接近300个停车位。同时,丫髻山森林公园内提供特色水果种植等服务,修缮公共设施,预计今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约15万元收入。

神湾镇文旅部门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引导神溪村对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不断完善神湾菠萝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的指示标识,以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各项基础设施,争取年内创建成功。4月底,2025年第五届神湾菠萝文化旅游月活动也将盛大开启,文艺晚会、非遗市集、轮滑赛、露营、湿地徒步、名优产品展销等精彩活动将接连登场。从“一颗菠萝”到“全域风景”,神湾镇正通过深挖特色资源、完善产业链条,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编辑 汪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