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土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有了新称号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中山自然资源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了第一批26家迁地保护机构纳入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名单,其中区域植物园8家、乡土植物园18家。依托中山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的“中山植物园”(原中山树木园)确定为“广东省乡土植物园”。

图片中山植物园鸟瞰图。

中山植物园最称“中山树木标本园”,起源于2003年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建设中山树木标本园的建议》的提案。随着建设推进、园区功能变化,《中山树木园总体规划》于2005年8月通过专家论证,“中山树木标本园”改“中山树木园”。2022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以来,构建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工作迅速开展,中山树木园依据自身资源和建设成效同步修正园区定位。2024年10月,经市政府同意在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树木园景区挂牌“中山植物园”,并将中山树木园范围作为“中山植物园”的红线范围,自此中山树木园正式成为“中山植物园”。

图片中山植物园新牌子。

图片系统分类区。

中山植物园占地面积1674亩,集科研、科普、种质资源基因保存、生态观光和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专题园。目前已建成包含木兰园、系统分类区、竹园、国家重点保护与珍稀濒危植物区、山茶园、金花茶园等22个小园区;已收集、引种标本树种123科517属2289种(其中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排序),数量20000多株。

图片木兰园。

图片亲水游园。

图片民俗植物区。

图片桃花谷。

图片沉香园。

如今,中山植物园以“乡土植物园”身份纳入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将为园区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自然教育等工作提供更优质的平台。下一步,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引擎作用,主动承接国家植物园辐射合作发展,探索广东省特色迁地引种保存展示专题园建设模式,突出南亚热带树木资源特色,立足本地植物资源,重点保育和发展包括紫纹兜兰、四药门花、红豆属等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着力建设以本地植物资源为特色的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建成凸显大湾区生态示范功能的,集木本植物资源收集、开发利用、科研科普、自然教育为特色的植物专类园。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