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触碰非遗之美!中山这堂手工课带你感受螺钿魅力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香山少年报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4月6日,中山市汉文化促进会在三溪艺术博览馆举办了一堂精彩的非遗螺钿胸针手工课。参与者们以指尖触碰非遗之美,将传统工艺凝于方寸指尖,为衣襟添一份古典雅韵。

荔枝老师为大家授课。受访者供图

螺钿,又称钿嵌、螺填等,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它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现场展示的螺钿饰品。受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参与者们坐姿端正,专注听讲。主讲的荔枝老师从历史发展、材料选择和制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螺钿工艺。在手工体验环节,参与者们来到台上选择不同颜色的贝壳切片和胸针底座,然后缓缓地用胶水铺底,耐心地用镊子将切片嵌入底座,打造个性化的胸针饰品。

制作螺钿胸针考验耐心和细心,图为参与者用镊子小心将切片嵌入底座。见习记者 陈梓煌 摄

“我和妈妈一起制作了一枚花朵胸针,特别漂亮,我好喜欢!”6岁的小朋友黄蓉开心地分享道。

黄蓉小朋友跟妈妈一起制作螺钿胸针。见习记者 陈梓煌 摄

参与者杨女士说:“整个制作过程很考验耐心和细心,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螺钿工艺的精湛与匠心。”

活动当日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身着青色汉服的参与者曾女士,特意选择了青绿色的切片制作胸针。“螺钿胸针取材于贝壳,有着天然质朴的美。我做的胸针颜色很衬我今天的衣服,也很契合现在春和景明、万象更新的节日氛围哦!”曾女士笑说。

“这次手工课我们简化了许多复杂的工艺流程,还特意选择制作胸针这一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饰品,更利于推广这项非遗。”学习螺钿工艺逾两年的荔枝老师告诉记者,她希望以自身行动助力非遗螺钿的传承。

活动合照。见习记者 陈梓煌 摄

记者了解到,中山市汉文化促进会2024年5月与长江三溪社区党委、三溪经联社党支部、三溪古屋文化商圈党支部结对共建并签订《三溪文旅融合战略协议书》,结合中山“百千万工程”和“文化兴城”战略部署,落实文艺为民的服务宗旨,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本次活动正是中山市汉文化促进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汉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