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中山港口镇兴港中路一号,一座外立面斑驳、写着“粥厂”招牌的园区映入眼帘,里面是一个集自助粥底火锅、私房菜、露营营地、咖啡为一体的消费体验店。
4月11上午11时,店内陆续迎来一拨拨顾客就坐,惬意地享受美食。这里曾经是一座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发电厂,随着时代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以及港口镇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沙溪创业青年创新改造电厂,并借助社交媒体营销,使其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业态。
废弃发电厂
有了新生命
记者看到粥底火锅店内除了融入水乡文化、潮玩、绚丽灯光等现代元素,基本保留了港口发电厂原有的风貌和文脉。墙上“团结 奋发 创优 高效”以及“地图”“五角星”“排气风扇”等口号或元素与电厂原有的架构搭配,形成了工业文艺的风格,置身其中仿佛可以感受老一辈奋斗的青葱岁月。

苏剑钊是粥底火锅店的主理人,也是电厂二代。说起发电厂的历史,苏剑钊感慨地说:“港口发电厂成立于1989年,以前是镇内唯一的民营发电厂。最辉煌时,这间发电厂三台发电机组可24小时持续供电,为当时的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2004年,发电厂宣布永久关闭,自此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如何重新激活发电广,留下独有的城市记忆?
在港口镇文旅部门的指导下,苏剑钊与来自教师、建筑等不同行业的两位80后青年将旧发电厂重新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作为餐饮业的“门外汉”,他们从头学起,去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潮州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最终,他们选择以自助粥底火锅和私房菜作为园区的招牌主打,打造了集美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创新文旅项目。
经过近一年的装修改造,去年9月29日,充满“旧厂工业风”的中山粥厂正式开业。
借力社交媒体
打造文旅新地标
自开业以来,该项目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力量下,迅速出圈走红。
“这是我个人的ip账号,前天发的一个简单的菜品内容,观看人数达十几万。”站在店内,主理人苏剑钊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个人IP微信短视频。视频中,厨房内工作人员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蒸笼里夹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排骨、蔬菜、鱼等菜品。这条短短9秒的视频,观看流量却达数十万,不少粉丝留言希望来尝新。
该项目公司文旅策划负责人卢健强介绍,自团队策划项目以来,便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赋能项目发展。改造电厂前,该项目团队提前注册抖音账号进行预热宣传,向网友征集改造废弃电厂的建议,掀起了一波热度。改造过程中,他们随时向网友发布最新改造进展,增加曝光度。开业后,他们继续借助抖音、小红书、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发布新菜品、优惠、厨师故事等内容进行宣传引流。此外,他们还与美食博主合作,邀请他们到餐厅品尝美食并发布推文或直播视频,从而吸引更多粉丝关注。

浏览该项目团队合伙人运营的视频数据发现,超万人观看的例子并不少。有些顾客还会在评论中,提出一些个人建议。针对顾客提出的合理化要求,该项目团队均及时回复并改进。
卢健强举例说,“旺季时,有消费者说人手跟不上,我们便立刻增加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有顾客反映天气热,我们便在一周时间内安装了工业大风扇;还有消费者曾反映粥太稀,我们便反复调整做出适合顾客口味的粥。”
在社交媒体流量的加持下,该店凭借新鲜丰富的菜品和迎合当下年轻人的“怀旧消费”趋势,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尝新,网红、自媒体前来打卡,日均客流量超千人次,成为港口的美食天堂和流量密码。
“未来,我们会利用微信视频号打造品牌IP,希望突破‘打卡经济’,将流量变成留量,形成品牌效应,将它努力打造成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知名的餐饮品牌,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卢健强表示。
据悉,中山粥厂项目还获得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市乡村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
港口镇党委委员苏嘉威表示,自项目谋划以来港口镇政府部门便提前介入为其提供宣传支持和指导,还将其作为港口文创展示阵地来进行布局,接下来还会持续为粥厂进行系列量身定制的宣传,将其打造为港口文旅新地标,为港口文旅发展助入新动力。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