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这看似美好的季节,却和精神类疾病有着紧密联系。中医认为,春天对应人体的肝脏,肝主疏泄,就像身体里的“交通警察”,调节着全身气机的顺畅运行。春天阳气上升,万物生长,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趋势向上、向外舒展。如果肝脏疏泄功能正常,阳气就能有序升发,人会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悦。但要是肝脏疏泄失职,阳气升发太过或不畅,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例如躁狂发作的患者,在这个季节可能因为阳气升发太过,出现情感高涨、兴奋躁动、言语增多、睡眠减少等症状。而抑郁障碍患者则可能因肝气不舒,阳气被郁遏,无法正常升发,陷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惫乏力的状态。焦虑障碍患者也容易在春天因气机紊乱,变得更加心慌心烦、坐立难安。
所以,春天是个关键节点,听从中医的建议,一起预防旧病复发。
春季预防精神类疾病的中医妙招
起居有常。顺应春天阳气升发的特点,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与潜藏。早晨的阳光还能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改善情绪。
饮食调养。多吃些有助于疏肝理气、健脾益胃的食物。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的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既可以做菜,也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
可以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水果蔬菜都是比较好的。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而味美,亦有养血功效;芹菜,具有平肝清热的作用;韭菜能助阳养肝;春笋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浊气;春天多野菜,荠菜、马齿苋、榆钱等,可以做一些清炒、凉拌野菜食用。
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温上升,温补药反而会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猪肝等平性食物。对于容易上火有体虚乏力的人可以适量应用西洋参,滋阴补气,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长期或大量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运动锻炼。春天适合进行一些舒缓的户外活动,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让阳气更好地在体内畅行,还能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去公园、郊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美景,对身心都大有裨益。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是关键。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烦心事别憋在心里,找家人、朋友倾诉,或者通过听音乐、画画、写日记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
按摩穴位。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缓解的,我们手上就有很多可以缓解坏心情的穴位,常用太阳、腹中、合谷、太冲四个穴位,均可用拇指按揉至局部轻微酸胀感为度。
温馨提示:
1.坚持服药:春季病情易波动,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定期复诊:建议定期复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药调理,增强治疗效果。
3.家庭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理解和关爱,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编辑 周闪雨 二审 陈彦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