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产业脊梁’”深调研·深圳丨中山货何以扬帆“出海”?
发布时间:2025-04-14 来源:中山+

当夜幕降临,白日里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归于平静,深圳市卓越前海壹号写字楼14层仍灯火通明。经过多年发展,广东繸子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繸子集团”)已成为国内跨境电商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投资的项目出口区域覆盖全球主流已超20多个国家,国内工厂合作超5万家,“出海”产业链条完整。

繸子集团展厅内的展板。记者 余兆宇 摄

与深圳一桥之隔的中山,在繸子集团的带领下,借助其“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出海创新模式,孵化出拉美市场跨境供应链的头部企业——中山市芯宏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宏科技”)。显而易见,在全球化贸易趋势下,对中山这座“制造业当家”的城市而言,“跨境电商”作为外贸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产品代工的红利不再,直联C端(消费者个人)的跨境电商业务,无疑是中山挺起现代化“产业脊梁”的有效途径之一。

模式破局
“跨境电商+产业带”创新出海

“中国跨境电商看广东,广东跨境电商看深圳。”这是跨境电商行业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发达的交通物流以及高效的信息流通,深圳这座“跨境电商之都”享誉全球。繸子集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孵化出的跨境电商头部企业。

步入繸子集团的办公区,平均年龄30岁的员工们坐在办公桌前,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有的在处理海量的订单数据,有的在策划营销方案,有的正在处理包装设计……

繸子产业集团副总裁麦绮文。记者 余兆宇 摄

从2014年开始,繸子集团就开始投资布局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繸子集团副总裁麦绮文介绍,目前整个集团已经从最初的卖方布局,发展成海外仓、海运物流、小包物流、多币种跨境支付、智能供应链、品牌团队等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布局。也正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有着完整的链条,2023年时繸子集团所投企业营业收入超700亿元。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繸子集团也探索出“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出海创新模式,并通过联合运营品牌共建、“产业基金+产业赋能+产业高质量集聚区”等具体经验,孵化出10多家跨境电商行业独角兽企业,帮助不少企业突破传统外贸渠道依赖。

在一众企业中,芯宏科技是中山跨境电商企业的一匹黑马。2020年,中山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还是在这一年,繸子集团在中山开启全面布局,并于两年后在东区街道落地繸子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30多家跨境卖家及供应链服务商企业,芯宏科技便是其中一家。2023年6月,由繸子集团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注入芯宏科技,为芯宏科技持续扩大国外跨境电商市场注入了强心剂,芯宏科技也成为繸子集团“产业基金+产业赋能+产业高质量集聚区”模式下的典型代表。

芯宏科技业务办公室。记者 余兆宇 摄

芯宏科技作为一家面向拉美市场跨境供应链的头部企业,其仓储面积超5万平方米,日均处理包裹超过4万件,覆盖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国际物流干线数量有8条。芯宏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萧嘉键笑着说:“我们近几年的营业额呈指数级增长,如果今年市场扩展顺利,我们预估将在去年的营业额的基础上增长50%左右。”

芯宏科技的发展并非繸子集团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个例。深圳一智能产品企业,年销售额达20亿级,是智能产品市场龙头企业之一。虽然发展基础较好,但企业也面临市场转型的困境,渴望通过跨境电商模式拓展海外市场。由于跨境电商模式的诸多困难,该企业前期落地情况不佳。与繸子集团进行联合运营品牌共建后,一年多时间,该企业就在跨境电商平台带来了超过1亿元的营收。“如果工厂本身产能是亿元级别,我们可以用大概2年的时间,帮助其实现跨境电商领域0到亿元的跨度。”麦绮文透露,2025年他们计划孵化10个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平台。

产业链“掘金”
做强中山制造业核心优势

制造业是中山的经济底盘,而高外贸依存度是这座城市的标签。1978年,东莞、南海、顺德、番禺、中山作为先行试点县,成为广东发展来料加工的先驱,中山也由此诞生了国内最早一批“三来一补”外贸加工出口企业。外贸加工出口的产品往往以代工为主,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B端(企业商家)的竞争日趋激烈,代工产品的红利不再,企业家们不得不谋求转型。

芯宏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萧嘉键。记者 余兆宇 摄

“以往只需要根据订单需求生产产品,而现在是需要用产品找市场扩增量。”多年在跨境电商领域摸爬滚打的萧嘉键直言不讳,如果企业想要扩增量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弄清楚客户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而从市场调研、产品立项、产品研发、试卖、规模化生产“出海”,最快都需要半年时间。显然,对做惯了代工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此外,企业“出海”所需的各种配套也是一大挑战。在麦绮文看来,企业自己摸索出海,首先要筛选很好的海运空运服务商,其次要了解国外新兴市场履约体系等系列问题。

因此,与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携手合作,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明智之举,也是跨境电商企业寻求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跨境电商行业的制高点在产业带。”麦绮文坦言,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已经从最初的左手进货右手卖出的阶段晋升为精品垂类运营阶段,这就需要与前端产业带高度配合,大家共同去做产品的开发,实现“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萧嘉键也表示,跨境电商企业长期和国外客户打交道,他们已经清楚知道C端用户的各种需求,双方合作则可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赢得市场份额。

制造业是中山市的支柱,家电、灯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近年来也势头强劲。中山市各个镇街都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经济活力十足。在麦绮文看来,中山应该抓好制造业产业带的优势,助力企业借跨境电商实现转型升级。在这之中,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携手合作,摆脱以往代工身份的桎梏,从产业链中“掘金”,无疑是一种方式。

今年繸子集团再次在中山扩大版图,由其投资建设的石岐街道的岐江数贸港于3月31日正式开园,目标建设成为石岐街道“跨境电商+产业带”高品质集聚区和跨境电商创业孵化示范点。麦绮文坦言:“中山产业基础良好,几乎每个镇街都有自己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我们今年也计划按照每周走访六七家工厂的频率,与之深度交流沟通将其挖掘出来,为中山跨境电商产业出一份力。”麦绮文透露,目前集团已经在中山的小榄、黄圃、东凤、五桂山、火炬高新区等镇街逐步开展合作,前不久正式开园的岐江数贸港也均由他们投资建设,旨在深度挖掘中山跨境电商的产业优势。

记者手记
人才重塑,外贸团队“再造血”

今年1-2月,中山外贸实现“开门红”,进出口总量达449.5亿元,同比增长7.9%,出口额更是达到397.5亿元,同比增长8.5%,这一数据无疑为中山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在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隐忧。

芯宏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业务交流。记者 余兆宇 摄

采访芯宏科技和繸子集团时,两者都同时谈到人才问题。萧嘉键表示,企业在招聘时,常常要跑到深圳、广州寻觅人才,甚至至今其技术研发部仍设在深圳。萧嘉键无奈地说,招聘一两个人在中山还能实现,但想要组建整个高精尖的跨境电商技术团队难度非常大,这也是他们无奈将技术团队放在深圳的缘由。

麦绮文的一席话更是打破了人们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传统认知。在许多人眼中,跨境电商需要的是外语人才、运营人才、贸易人才,可她却直言:“我们不仅需要外贸业务员,而是更需要懂生产工艺的工程师!”在她看来,工科类复合型人才才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这类人才能够对产品和行业进行深入解读,更了解产品性能。而且,在跨境电商领域,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瞄准一个细分领域,需要借助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实现精准投资。可以说,整个跨境电商领域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非单一技能的人才。

面对跨境电商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人才结构性短缺挑战,中山该如何破局?麦绮文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中山外贸基础良好,现有外贸企业的员工了解产品本身,也熟悉工厂流程,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本的力量,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让这些员工转型成为跨境电商的运营人才。

这一思路无疑为中山跨境电商人才困局打开了新思路。但其中涉及员工的意愿、培训体系的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等诸多问题。员工是否愿意放弃熟悉的外贸业务,投身到充满挑战的跨境电商领域?企业之间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努力,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